绝的说上一整天,霸占讲学台。
后面排队的显然也不是吃素的,忍不了的时候便会跑去将人踢下去,然后就是全武行。
拖百家弟子们的贡献,不到半个月,讲学的规矩飞快的增至百多条。
哪怕是安澜也忍不住咋舌。“就算不看他们的学说理念,他们也个个都是人才。”
辛筝灌了自己一盏苦艾。“不仅是人才,还都是天才,不过半月便死了十一人。”
“太凶残了。”安澜道。“学说理念分歧罢了,有必要那么冲动吗?”
虽然死了十一个人,但里头愣是一桩蓄意谋杀都没有,全都是冲动失手,没一个故意的。
“那你可错了。”辛筝道。“学说理念分歧高于生与死,尤其是理念的支持者拥有武力时。”
礼崩乐坏,乱世数百年,轻生死已经成了人族的主流价值观,区别只在于后头是重信义还是重理念。
辛筝将前两日刀笔吏们记录并整理好的讲学内容推给安澜。“我要去开会了,你就在这里读这些,然后给我写一篇读后心得。”
安澜忍不住讨价还价。“只针对其中一家写心得可不可以?”
“不可以,必须全都写。”辛筝不容商量的回答。
“它们太矛盾了。”安澜道。“感觉都有道理,但又时不时对立。”
想一次性写出让辛筝满意的读后心得根本是做梦,不写个百十篇根本不够。
“慢慢写。”辛筝笑着捏了捏安澜肉肉的脸颊。“龙伯一百五十岁成年,看你的生长速度,估摸也得百十载,你有很多时间。”
安澜:“....”我恨自己的生长速度。
辛筝心情愉快的进了朝会的大殿,好心情不到一盏茶便荡然无存。
“臣请改革官序。”一名地官府的官员一边呈上奏章一边诉说着官序的开销太大,国库实在是吃不消了。
辛筝一边听官员抱怨一边看了眼司徒,不惊讶,不是支持就是中立默许。
归国后为了更方便,她对官职进行了一番变动,裁剪了很多只用于服务公族的官职,只留下了行政与情报方面的,增加和整合了大量的官职。行政总的来说分六官府,天地春夏秋冬。
六官最早时为职事名,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成了官府机构,但随着发展又逐渐被三公九卿取代,辛筝砍掉了同公族贵族有关的官职后发现剩下的也不多了,干脆在行政划分上恢复了六官。
时代不同,辛筝的六官自然与古六官不同,六官每一部的下头都有一大堆子机构,并且根据需求不断细化出更多的子机构,六官卿负责调度下头的子机构。
辛筝认得进言的官吏,是春官府中与官序财政对应的官吏,也是压力最大的,无它,官序太烧钱了,辛国最烧钱的两大开销,一是大兴土木,二便是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