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当年封青帝为摄政君,总览帝国大小事,自己退居二线,什么都不管。
观察了三年,确定青帝能接得住摊子遂禅让青帝。
从那之后摄政君便成了帝国储君的职位。
便如每个国君都不喜欢自己还正值春秋鼎盛时嗣君已长成,人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国君没法不立嗣君,不尽早定下嗣君之位,子女们能掐出斗鸡眼来,死个把儿女还是小事,不过是重新生几个的事,但朝野动荡就不好了。
比起世袭的国君们,人王的境况就好多了,只要不是死了还没立摄政君,或是局势动荡,人王也不敢说自己能寿终正寝,爱什么时候定摄政君都行,至于定谁,那不是人王的权力,人王只有决定什么时候立的权力。
王思忖了下,估摸着辛侯是因为青帝定下的诸侯不可为王的祖制而有所顾虑,怕被天下诸侯集体针对,故而广积粮缓称王。
再看第三封诏书。
王目瞪口呆,须臾,看向骊嫘。“她认真的?”
骊嫘微笑。“大君自是认真的,分封不适合如今的帝国,大君愿为自请除国的第一人。”
她也怀疑过辛侯是不是脑子抽着了。
废分封从自己做起。
辛侯上书自请除国,废辛国,辛国所有疆域并入王畿,人族再无辛国。
辛侯写诏书的时候是知会过百官的,大部分人第一反应都是怀疑辛侯疯了。
然辛侯表示: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当诸侯哪有当王来得美?
当诸侯的确没有当王美,但也没人与大君您这般思路开阔。
兵强马壮,打下足够的疆土,有了足够的人口,自立为王,谁敢说你不合法?
然而,百官再腹诽也只能是腹诽,不仅仅是因为军队都控制在辛筝的手里,她决定的事,臣子哪怕一头撞死在大殿上也没用,九成九还会被嫌弃污了大殿,更因为能通过层层选拔位列公卿的都不是傻子。
沃西那边必须解决,兖州的地形太特别,北边是断云雪山,西边是璧山,南边是浮络山与昆吾山,只有数条通道,但东边它近乎无遮无拦。
兖州与沃西接壤的区域有一半是平原,这也就意味着沃西一旦沦陷,龙伯与羽族可以长驱直入。
不解决这个问题,辛国根本不可能安心向西向南扩张。
要解决沃西的问题,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不会是小数目,西边和南边的同类都不是死人,看辛国后方空虚肯定焉能不捅刀?
辛筝的法子傻是傻了点,但效果却是可以预料的好。
王沉默了好一会,最终也没能从里头找出什么不怀好意的漏洞,只能姑且相信辛侯真的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亦或是,脑子进水了。
取出了自己一直藏在轮椅暗格里的人王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