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却没人抱怨,原因很简单,之前他们连这样的日子都过不上。
现在虽然苦,却有盼头,心中有希望,所有的辛苦就都变的可以忍受。
作为国主文易反而是最闲的,具体的事情有下面的人负责,他每天看看公文签个字就没事儿了。
说白了还是小国寡民,没那么多事儿。
所以他就养成了习惯,没事就带着一群亲卫出去游玩,美其名曰视察。
他也不是自己去,偶尔也会把小鲤给带上。
嗯,小鲤已经七个多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名,叫文元。
取自《易经》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
以此类推,后面他再有孩子会叫文亨、文利、文贞,如果孩子超过四个,后面的再说吧。
这天他又去‘考察’古义的工作情况。
小鲤安静的坐在他怀里不吵不闹,一双点漆般的大眼睛直直的盯着古义的嘴巴,似乎在奇怪这个人怎么这么能说。
“按照您的计划,我们在每一个村,每一个镇子都建立了学院。”
“先生全部来自阆湖的一千户移民,教材就是您编写的防疫手册、华夏文明、华夏简史和甘廷尉刚刚编写的《唐律简章》……”
“只是有些家长不同意女童出来读书,不论我们如何劝说都没用,我怕强制他们把女童送过来会激起民愤。”
文易也感到头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要到宋朝之后才会形成。
这会儿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读书也没办法做官,而付出的成本却非常高昂。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是无法形成读书风气的。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古代知识宝贵,百姓也读不起书。
文易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来读书,采用了学费全免,还管一顿午饭的方法。
就这样还有很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因为孩子也是劳动力,能帮着家里干活。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下令适龄儿童不送来读书的田税加一等,这才逼着那些人把孩子送过来。
男娃好说,女娃娃问题就真的太多了。
几乎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自家的女儿送过来读书的,免费都不行,有些顽固的宁愿多交税。
原因很简单,男女在一个房间里读书成何体统。
虽然他们懂的东西不多,在这一点上却表现的非常顽固。
“唉,真是顽固啊,难道还要专门开女校不成?”
古义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国主,女子既不能做官又不能出来做事,读书实在用处不大,您为何要如此执着于让他们来读书呢?”
文易严肃的道:“男人出去做官、打仗、经商,家里是谁在操持?是女人。”
“读过书明事理的女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