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凝重起来,道:“大臣私下串联乃死罪,必须要重重处置。”
文易点头道:“我已经免了赵正志的官,明天早朝在处置其他人。”
谢道韫道:“其实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您也有责任,对部下太过宽容,让他们失去了敬畏之心。”
文易无奈的叹气,善始善终之间的度太难把握了。
正如谢道韫所说,薛大元等人敢私下串联就是因为他太宽容,让他们失去了敬畏心。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大忌?不,他们比谁都清楚。之所以还这么做,就是笃定文易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虽然这一次他们不是为自己谋私利,但确确实实践踏了君臣界限,破坏了规矩。
如果不严惩,终有一天会酿成恶果。
“此事确实是我的过错在先……哎,难怪都说君王是孤家寡人,现在我算是明白为什么了。”
“不是他们想当孤家寡人,而是坐在这个位置上必须要当这样的人。”
谢道韫反而笑道:“您现在明白了也不晚,是江山社稷和百姓之福。”
然后她又问道:“称帝之事您准备怎么处置?”
文易反问道:“你觉得呢?现在适合称帝吗?”
谢道韫思考了一番,分析道:“从国力、民心以及您的威望来说,称帝完全没有问题。”
“对于国内百姓来说,您再进一步也能激励军民之心……”
“再看国外,中原分裂成数个势力,晋国、燕国、秦国三帝并列……您称帝也无人可以干涉。”
“唐国上承大汉道统您称帝也是名正言顺,而有了大义名分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
“未来我们出兵中原一统天下,也有了‘恢复汉土’这个充足的理由。”
她虽然没有直接说支持称帝,但这一番话把真实想法全表露出来了。
还是那句话,古人最重名分。文易称不称帝对实力都没有什么影响,但名分上的差别太大了。
王始终是王,皇帝才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主。
称帝就是向天下人宣示自己的野心,告诉大家我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好处是会有更多想搏一搏的人才来投,坏处也很明显,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尤其是燕国和晋国。
但谢道韫的一句话,却让他哑口无言:“难道您不称帝燕国和晋国就不警惕我们了吗?”
那是不可能的,最近四年唐国使尽浑身解数,也只从中原弄来了不到二十万人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
第二天早朝,不等群臣说劝进的事情,文易就先一步发难。
他大发雷霆斥责群臣不守君臣之道,并质问他们私下串联是想行废立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