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坦克团只是俗称的说法,该团也有自己的正式番号。”
梁栋拍板:“那就这么定了~”
让人记录下这个细节,回去好更改剧本,接下来又投入下一个问题讨论中。
这回是军事顾问提出质疑:“关于第七穿插连这个设定,我想请导演解释一下。
因为按照真实历史,是绝对没有这个名号出现的。
当时全军统一建制、番号,野战军、兵团、军、师和团的番号全军排序。
而团以下的营、连番号则在团的建制范围里排序,每个团下辖3个营9个连。
番号依次是1营到3营,1连到9连。
全军范围有几百个1营,几百个2连。
而7连通常是在3营的序列里,整个部队也有几百个7连,这是很普通的番号。
但是穿插7连这个叫法就有点奇怪了。”
陈子曦问:“我印象中有很多数字番号前加称号的部队。”
“确实,前缀有加人名的、有加地名的、有加战役战斗名的、有战功名的、有反应作战特色名的~”
后排有人说:“反应作战特色,这不就是吗?穿插,他们的任务就是穿插~”
顾问当即反驳:“不不,你听说过冲锋三连、投弹五连、射击四班这样的称号吗?”
这回没人答话了,顾问继续道:“单独叫穿插7连太尴尬了。
按照设定,他们在国内出发前,千里在和炮营争执时曾提到7连参加过陈官庄之战。
陈官庄是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老杜总部被围歼的地点,最后攻入陈官庄的部队是华东野战军的四纵和十纵。
后来分别整编为23军和28军,而这两个军都不在九兵团的序列中。
至少在我这个专业人士眼中,一下就能看破问题。
随着剧情发展,7连也随着九兵团进入北朝,第一个任务是护送20部电台到志司。
九兵团是在江界、临江一带过鸭绿江,然后就向长津湖地区开近。
在历史上九兵团没有一支部队曾经去过志司所在地大榆洞。
而且大榆洞是在西线的平安北道。
7连如果去了大榆洞,再转回长津湖,恐怕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再说,每天从后方前往大榆洞志愿军总部的人员、物资都不少,完全可以让其他单位来负责护送电台任务,根本不用专门从东线的九兵团部队抽一个连。”
梁栋一惊,这可是大问题:“您有更合理的建议吗?”
顾问思考后说:“如果7连是护送电台到九兵团司令部或许才更合理。
当然,现在还要加上护送装甲技术精英的任务。
或者我们干脆取消运送电台,直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