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作者:小鹿爱小胖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到了五十年代,一部对丧尸文化影响重大的文学作品正式出版——《我是传奇》。

就是那部由威尔史密斯主演影片的原著小说,在《我是传奇》中首次出现了疾病的概念。

丧尸不再是受巫术蛊惑玩弄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被疾病感染,喜欢吞食活人血肉的怪物。

不过在这部小说中丧尸的形象却掺杂了许多吸血鬼的设定,更像是一种衍生物,并没能把丧尸独立出来形成一种新的形象。

再后来,乔治罗梅罗借鉴了《白色丧尸》当中还魂尸死者复活的设定,以及我是传奇当中吞噬血肉疾病传染的设定。

拍摄出了真正意义上奠定了丧尸文化基础的影片《活死人之夜》,丧尸文化这才独立成派。

半个世纪之后,随着科技发展,人类文娱产业激烈发展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当中丧尸形象也在随之变化,目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原始丧尸,在《活死人之夜》诞生之前,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海地伏都教还魂尸,整个过程都可以视作原始丧尸阶段。

在这段过程中,人们受制于科技水平发展,交流的媒介大多只能停留在文本言语上。

而且这种交流还受空间地域的限制,对于丧尸并没能建立起统一的认识和定义。

但是关于丧尸的想象,一种人吃人的怪物却早已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

第二,传统丧尸,所谓的传统丧尸就是由《活死人之夜》最初确立起的形象。

由人变成的怪物喜食活人血肉,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行动缓慢、杀伤力有限,在各方面能力上甚至不如常人。

第三个,现代丧尸,出现根源在于电子媒介的发展。

随着游戏、影视、文学作品数量类型逐渐丰富,消费者们愈发渴求新鲜事物。

在这种需求下,丧尸也开始变得分门别类形象各异,有跑得快的、有力气大的、有跳的远的。

在这一点上丧尸题材游戏出力最多,现代丧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能力超于常人,越发符合人们对怪物的印象。

第四个,跨世纪丧尸,在现代丧尸也逐渐司空见惯后,创作者们又开始尝试解构丧尸形象,对它进行重新定义。

这一阶段的丧尸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试图将丧尸脱离怪物的形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温暖的尸体》讲述了一个人类少女与丧尸在末世的爱情故事。

除了这部影片之外,诸如《僵尸肖恩》《负重前行》《奇妙的家族》等一众作品也大都属于此列。

而《帝国》中的丧尸就处于现代丧尸阶段,符合现代观众对于丧尸的认可。

他们是怪物,是人类的敌人,是没有感情的烂泥。

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将丧尸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