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请陛下三思

作者:乔木兮有思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先辈们已掌握了东海与南海的季风规律,并已应用于航海活动。”

“实际上,在东汉应勋,就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

“这里的‘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信风。这些和那些海商所说的季风相符,只是可惜........”

姬松摇摇头,没有在说下去。

李世民知道姬松为什么不说了,这些都是战争惹的祸,特别是汉末三国和五胡乱华时期,很多珍贵资料都以遗失。

这里面就有他祖宗鲜卑人的功劳,所以,他只是咳嗽一声,面不改色的点点头。

其实,他也知道史书上对这些有记载,但很多都在世家手里,他根本不可能得到。

姬松能知道这些,也是这些年源源不断的‘挖’世家墙角,这才得到不少他们认为杂书,或者无用的书籍。

在先秦时期,天文导航的基础上,秦汉时期的定位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汉书·艺文志》载,西汉时海上导航的占星术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有关书籍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

可能是中原出海人员在航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天文经验和规律。其内容应是记录航海中对星座、行星等位置判定以确认航线。

除天文导航外,地文导航与陆地定位在航海中也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时,汉人对潮汐已不仅局限与水面的涨落,而能找出其中的原因。

王充在《论衡·书虚篇》第一次系统地将潮汐成因与月亮运动联系起来,,同时对海上航行,借海潮流向进出港湾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秦汉时期造船业发达,已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和地理定位,还有几何理论进一步提高,并能对潮汐现象做出系统合理的解释,航海技术的进步,使当时的中原王朝,已步入海上航行的快车道。

然而世事无常,连续不断的动乱彻底将这种趋势打乱,人们重新开始新的一轮探索。

前隋远渡辽东,就是因为没有熟悉海上航行的人才,这才导致遇风暴而折损大半。

破坏永远比建设快,经过数百上千年的积累,在短短几次浩劫中损失殆尽,只在腐朽的竹简上留下只言片语。

姬松回过神来,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有些复杂,他说道:“不是小子非要去,而是此次的意义重大,小子要保证这次的航行最大的可能成功。”

“您也知道不管是海船,还是合格的人员,都不是短时间能够得到的。巨额的费用,难寻的人才。”

“这些还只是基础,而我们根本不知道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预期的收益。”

“一旦失败,陛下,您告诉小子,到时候您还有没有勇气再来一次?”

李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