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的时候,南方几家“仟佰聚”的供货商,就寄来了冬秋季服装换季的服装样品和图案。
驻唐城的服装公司代理商,也送来了新一季的服装资料。
店主夫妻只打算做到年底,就没有备南方远处的货,只选择了附近的几家代理商。
选择附近的代理商,也是贪图卖完了可以随时去进货,不用备货。
对服装的款式,也是有意减少种类和数量。
现在,新款的服装基本卖完了,店里卖的,主要是以前的存货,和附近代理商的几款时装。存货款式有些过时了,卖的自然就不好。
这些存活,按理说都应该降价处理,连成本价都卖不到的。胡丽丽没敢降到成本价以下卖,就是因为高崎是按这个价给原店主夫妻付的钱,已经吃亏了。
所谓无商不奸,高崎总算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店主看着人很不错,说话又那么和气,好像让他赚了很大便宜一般。
原来,留给他的,都是不好卖的存货,还按成本价和他结账。
他在房价上没有获利,却在其他地方上找了回来。
胡丽丽告诉高崎,做服装就是这样。举个例子,一款服装进个十件,头三件就可以把成本卖回来,剩下的卖多少都是利润。
还是这个例子,一款十件服装,也就剩下个两件三件的,店主已经卖出七八件去了,投入的成本早就翻番。剩下的这两三件,都是积压很久的,给钱就卖,但绝对卖不出成本价来了。
也就是说,仓库里这些服装,都是原来店主卖剩下的,给钱就能卖的服装了,半价给高崎,高崎都吃亏了。
说到这个,胡丽丽就对高崎说:“高老板你也别怪我,当时你和他们夫妻谈买卖,我跟了他们这么多年,不好当面向着你说话的。”
胡丽丽的做法,高崎当然可以理解,并不怪她。
店主是岳帆的朋友,高崎不好再去为这个找人家。再说这也怨不得旁人,只能怪他经验不足。
“那咱们以后怎么办呢?”他就问胡丽丽。
胡丽丽就叹口气说:“只能先忍着了。想办法把这些货卖出去,回收些成本,再进一些当季的货,生意就能好一些。”
“那我们为什么现在不进新货呢?”高崎就问。
胡丽丽就吃惊地看着他。
那晚大家一起吃饭,陶洁说过,高崎已经没有钱了。就十多万块钱,都给了店主夫妻了。
“进新货需要钱啊。”胡丽丽说。
高崎就问:“需要多少?”
胡丽丽想想说:“现在秋天差不多过去一半了,秋货就还是这样,只进附近代理商的,凑合过去算了。但附近代理商的货,他们自己也往外***我们卖的便宜,我们不好卖。所以,过去我们一般不进或少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