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就接过话来说:“资金方面,我就是这个意思。”然后就问大家,“大家有什么想法?”
既然资金没问他,大家也就没什么意见。
可蒋师傅还是担心,同时开张两个买卖,而且还都是大买卖,太冒险了。不只资金不充足,人手也不够用。
高崎的意思,人手上,他不会从公司这边抽,尽量用那些没活干的工人。
蒋师傅不同意这么干,她太了解厂里那帮工人了。
“你这话要说在前几年,倒没什么问题。”她对高崎说,“那时候大家思想都单纯,只是知道把工作做好,其余什么也不多想。
可是现在不同了。经历了下岗和生活困难,特别是经历了刘群生这一代干部,大家的心早就冷了,再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一个个的,都变的自私自利,思想也复杂了很多。
关键岗位上,没有自己信得过的人,再好的买卖也能给做砸了。”
最后,蒋师傅就说:“我觉得,咱还是稳稳当当的好。咱们把聚香坊经营好了,就算错过这个商机,这些店铺加起来的利润,也足够咱们过好日子了。”
高崎这时候才感觉到,做这几年买卖,不仅是陶洁的思想变了,就是蒋师傅也变了。
他就问蒋师傅:“那,咱就不管那些工人了?”
蒋师傅低着头,好久都不说话。
从她内心来讲,她觉得该管他们,拉他们一把。毕竟,他们和她过去是在一个单位里吃饭,好多彼此都很熟悉,甚至是不错的朋友。
可是,尽管这公司的大头是高崎的,他们一家人也指望着这个公司吃饭,身家性命都在里面。
这好日子才过了几天呀?为了分厂那些工人,把自己好不容易换来的好日子搭进去,她还是有些不情愿。
但这话她说不出口,只能低着头不说话了。
高崎就又看孙立海。
孙立海在这事上还真不好说话,高崎这是要去救他儿子呢。
假如这不是个商机,他会毫不犹豫地反对高崎这么干,就算是高崎为了他儿子也不行。
工厂工人是困难,可再困难,他也不能同意高崎把自己的家业搭进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把山都推平了,上哪儿弄柴禾去?就是为救他亲儿子也不行。
儿子在工厂里干不好,还能退回来跟着高崎干。把高崎这里给整完了,退路也就没有了。
可这的确是个商机。
在他看来,高崎如果能把这个海鲜市场办起来,将来的发展前途,不见得比搞这个聚香坊差。
怕大家说他有私心,他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
“我年纪大了,跟不上你们年轻人的思路,这事儿你们决定。”他说,“同时搞俩买卖,这人手就紧张了,小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