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一节沪上战役结束(最近都是6k大章)

作者:江苏棹子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噔噔。”

陈恭澍那边还没来得及感谢,茶馆包间的房门被人敲响,接着邬春阳直接推门进来,脸色不是太好看,趴在左重的耳边说了些什么。

左重听完缓缓站起身子,一脸严肃的对陈恭澍下令:“日本人在杭城湾登陆了,沪上站即刻进入潜伏状态,你马上回去疏散外勤人员。”

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十军由舰队护送在杭城湾金山卫附近的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防线,果军陷入被动。

….国防最高会议于8日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沪上战斗,分两路退向国防线,依托工事防止日军西进。

但是由于命令下的仓促,指挥失当,大撤退变成大溃退,各部队陷入极度混乱,建制完全被打乱。

日军飞机在天上轰炸扫射,地面部队穷追不舍,借机攻占沪上各镇,击退果军部队的零散抵抗,连占虹桥机场、龙华、枫泾、青浦。

11日日军进至苏城河南岸,南市及浦东担任掩护任务的果军部队奉令撤出阵地,国民政府再无回天之力,这场仗终究是败了。

当天,沪上特别市俞长官发表告市民书,沉痛宣告远东第一大都市——沪上沦陷,自此长达三个多月的淞沪战役以日本胜利告终。

在这场激烈的会战中,果军光在撤退时就死伤了十多万,总计损失了约三十万精锐部队。

令人叹息的是,战斗期间有十四位将级军官先后于前线阵亡,其中还有一名中将。

客观的讲,除去装备和兵员素质的因素,国府高层在开战前的盲目乐观,指挥过程中的犹豫不定以及仓促的撤退才是此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某人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在全军溃败的情况下竟然命令苏浙行动委员会下属的武装力量进行断后。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出身漕帮、工人、农民、学生的“乌合之众”,没有任何重武器,只靠步枪和手枪在沪上复杂的弄堂里与日军周旋,一直坚持到13号。

左重作为特务处副处长亲自指挥了断后行动,至14号金陵方面通知断后人员撤离,原本一万多人的队伍就只剩下不到6000人。

经过请示,他将一部分人派往浦东地区,依托人地两熟的优势进行游击作战,小部分进入两个租界内养伤。

其它人则被打散后运用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工厂,商店,学校潜伏,在沪上区之外组建第二个情报网络,在必要时刻可以随时启用。

未等淞沪地区的硝烟彻底散尽,12月1号,休整完毕的日军在日本大本营“大陸第8号令”的命令下水陆并进,兵分三路进攻金陵。

2号晚上,左重踏入了日本人在沪上的核心统治区域虹口,没走两步就被一队日军拦了下来。

对方仔细检查了他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