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讲义堂扩招

作者:吾谁与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椅背上,将鲁迅先生的《灯下笔谈》,按照记忆力的模样,写了出来,递给了兴安,让他送给胡濙,以笔名发到邸报上。

“陛下,其实农庄法可以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试着全面铺开了。”兴安给朱祁钰泡了杯茶,低声说道。

他是司礼监的提督太监,自然有议政之权,虽然平日里更像是个大秘书。

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扩大农庄法。

朱祁钰敲了敲桌子说道:“农庄法不是一抓就灵,又不是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兴安赶忙回道:“但是农庄法有义勇团练,乡部私求私自加派,终归有个忌惮。”

“再遇到这种强征强纳之事,也不至于闹到民变的地步。”

“陛下,这农庄法的确不是灵丹妙药,可是这掌令官下乡,里正、甲首有什么话,都可以找掌令官絮叨絮叨,最后报到通政司来。”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了不是?”

朱祁钰看着身后这座讲武堂,叹息的说道:“你说的有理。”

“掌令官还是不够多啊,朕本来希望举人们能够帮朕做这件事,可是举人们丝毫看不上这等吏目,他们更想做官。”

讲武堂已经有了五期的庶弁将和掌令官,满打满算不过两千五百掌令官,刚好够北直隶、山西行都司、靖安、福建使用。

哪里有多的人手?

朱祁钰本来希望这些个举人能出点力,但是襄王府长史罗炳忠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把这些举人派下乡,他们反而挑唆百姓,把水彻底搅浑,把事情变得更糟。

官和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哪怕当个九品官,那也是官,不是吏目,吏目是不入流的,秀才就可以充当吏目。

乡官,说到底,只是个吏目,是不入流的,举人们看不上,甚至连秀才们都看不上。

缺少掌令官也是眼下农庄法的困难之一。

“扩招一下?”兴安试探的说道:“其实卫所儒学堂的军生们,长期参与农庄法,代替过去的耆老,教百姓读书识字,他们其实也可以充当乡官一职位。”

掌令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在京营里是有差事的,所以掌令官总是不够用。

但是军生就不同了。

朱祁钰摸了摸下巴犹豫了下说道:“军生吗?”

景泰二年的状元柯潜,就是军生,在卫所儒学堂就学,考中了举人,又中了状元。

军生本身就有出路。

兴安可是观摩了这么久的政事,很多时候,他都只是在看,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

这次,他是有备而来。

他俯首说道:“陛下,也不是哪个军生都能考中秀才的,毕竟只是卫所的儒学堂,教习也不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