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断章取义也,小道耳

作者:吾谁与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个时间,北方承平超过了五十年,本来三代人,应该繁衍起来了!”

“可是一直到永嘉之乱,汉人的人丁稀少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这是西晋的失道。”

朱祁钰颇为认同的说道:“朕收回之前那句断言,胡尚书说的问题的确需要警惕。”

“后来苻坚给魏晋南北朝乱糟糟的世道,开出了药方,他希望用仁政来缓和矛盾,以为仁者无敌。”

“他灭燕之后依旧给慕容暐、大将军慕容垂为高官,还手握实权,灭掉姚襄后,同样分封羌人的首领姚苌为长官。”

“最终都成了苻坚的催命符。”

“淝水之战,投鞭断流,最后被杀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苻坚最终被姚苌所杀。”

前秦天王苻坚给出的药方是建立一个因为仁政,各族其乐融融的天下,但是他失败了,他的药方灵不灵不知道,但是一场军事冒险的时代,把苻坚送上了断头台。

苻坚非常喜欢一篇文章,叫孟子见梁襄王。

梁襄王问孟子,这乱糟糟的世道,怎么样才能勘定?

孟子说:定于一,一统天下。

梁襄王再问:怎么样才能一统?

孟子曰:不嗜杀者,能一也。

在魏晋南北朝的征伐年间,屠城就跟家常便饭一样常见,各种把人当军粮更是层出不穷。

但是苻坚征战一生,未曾大屠一城一地。

前秦天王福建,的确是仁君典范,最后也因为这个仁字,最后,被他宽宥的羌人姚苌杀掉了这位仁君。

胡濙在跟陛下讨论魏晋南北朝的大思辨,这是苻坚的思辨。

“陛下,最后府兵制的出现,就是陛下所说的劳动资料的变革,最终奠定了唐之鼎盛。”

魏晋南北朝的思辨进行了四百余年,真的从头说到位,怕是要说道明年中秋节也说不完。

胡尚书并不打算打扰陛下陪泰安宫的家人过中秋,所以选择了长话短说。

本来唐朝之鼎盛,应该在隋炀帝杨广手中绽放,可惜杨广梦忆江南好。

隋朝的建立,是中原王朝四百年的大思辨的结果,在这四百年的时间里,地方离心力的彻底破产,世家大族的末日随着府兵制的到来,慢慢走上了终结的道路。

生产资料的改变,导致了生产关系的改变。

杨广就是什么都不做,他带着四百年大思辨的成果,也能混个千古完人之类的当当,可惜最后成为了网庙十哲。

胡濙稍微犹豫了下,眼神变得锐利了几分说道:“陛下,其实正统年间,人丁并不兴旺。”

“寰宇通志修了一部分了,臣看了许多地方志书,二十岁到六岁的人口,不足宣德十年出生,也就是三十岁到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