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军了。
王承恩知道崇祯的心情,连忙道:“请陛下恕罪,奴婢是想着,如今咱们大明天军所向无敌,百战百胜,些许小小的胜仗不值得陛下关注,便没有及时向陛下禀报。”
“奴婢是准备待拿下沈阳,或是沈督师灭了多尔衮再禀报陛下不迟。”
“奴婢私自决断,还请陛下责罚。”
崇祯自然不会因为这点事情责怪王承恩,而且王承恩说得对。
如今的大明想要打败建虏,比之前容易多了,不用再像以前那般,哪怕胜了一场小仗,都要大肆渲染以振军心。
说到沈浪,崇祯连忙问道:“沈卿大军已至何处?”
王承恩每天都关注辽东那边的进展,通过无线电就能随时了解,自然对沈浪大军的动向了如指掌,连忙回答道:“明天下午应该就能与周大人汇合了。”
“多尔衮还被困在三岔河西岸进退不得,待沈督师与周大人汇合之后,沈督师麾下大军便有十五万人。”
“多尔衮只有十万人,就算有通天的能耐,也难与沈督师匹敌,陛下就静待辽东传来好消息吧。”
“哈哈,好,好,好啊……”崇祯很是痛快的大叫三声好。
虽然沈浪与多尔衮的决战还未正式打响,但他却没有丝毫担心。
只要沈浪不犯重大过错,失败的可能性很低。
而纵观沈浪大军出关之后,不说一点错误没犯,但至少没犯过任何重大失误,反而是将建虏玩弄于鼓掌之中。
大军能一路高歌猛进,除了明军的战力确实有大幅度提升之外,与战略战术的制定有着不小的关系。
因为直到现在,双方的军队都没有进行过规模较大的战斗,但是大明军队都已经攻下辽阳,并正在攻打沈阳了。
更重要的是,沈浪虚怀若谷,从不独断专行,放手将重要战略战术都让参谋司去制定。
而参谋司的那些参谋,可是精心选拔出来精通军略的将才,采众人之才制定出的战略战术,再由沈浪把关,根本就不给重大失误留出任何机会。
现在,只需要等待最终的战果如何就行了。
三岔河西岸,多尔衮已经没有心思再想着过河去救援盛京了,而是如何自保。
他在前天便得知沈浪正率领十多万大军向三岔河方向进发,自然也第一时间明白了周遇吉为何要构建那条长长的防线,就是为了要堵住他多尔衮啊。
待沈浪援军抵达之后,再逼他多尔衮进行最后决战。
多尔衮不是没想过趁沈浪大军未至,先集中兵力突破周遇吉布置的防线。
但是,先不说能不能突破,可即便突破过去了,又能干什么呢?迎面就会撞上沈浪的十多万大军,到时以疲惫之师,如何应对?
而且向西的路是死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