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还是靠江湖流传的消息。只是这消息传着就容易失真,需要调查,展昭这几日对照着东厂的消息排查,忙得脚不沾地。
当然,到底是在查绣花大盗的底细还是在把事情往红鞋子引,就没有人知道了。 br />
不过绣花大盗案子也是要好好查的,陆小凤一进京,展昭就收到消息,正要出门去找他交换一下消息。
阿杨也不在意,和白玉堂往酒楼去了。
说起美食,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得往偏的小店找,但是实际上,有的吃食,不是大的酒楼做不出它的味道,阿杨和白玉堂都是极有经验。
比如那汴京烤鸭,鸭子个大皮薄、肥嫩丰满,烤出来皮酥脆而肉嫩美、丰腴醇香,肥而不腻,从用的鸭子蜂蜜到烤鸭片肉的手法,无一不精。
两人吃了半成饱,出去街上又吃了不少小吃,白玉堂中途被叫走了,阿杨咬着串糖葫芦到处逛着。
都道是“一城宋韵半城水”,阿杨沿着清明上河一路走着,货船来往不绝,河边的茶馆小贩一声接一声地吆喝,远远走了很久,河来往的大多是些精巧的花船画舫。
阿杨看着水里柳树的倒影伴着水波摇动,一时分不清自己是在水面里还是在地上。
在泛着光的水面上,在一片粼粼闪动的波光里,有红色闪过。
那是一条很漂亮的红鲤,背上好像发着光一样,在水里慢慢摆尾游去,身姿优美。一下子抓住了阿杨的眼睛。
那红鲤慢慢远去,阿杨足下一点,轻轻跃到一只画舫顶上,眼睛转也不转地注视着。
那红鲤也是很灵性,许是知道有人看着,也不下潜,在近水面的地方摇曳着姿态。不知不觉间,阿杨又被那鱼儿带回了热闹人群和船只之中。此时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河边的小摊上支起了灯笼。
阿杨看着鲤鱼往下潜,从船上爬下,敛起气息跟着潜了下去,起初还能看见那漂亮的,好像发着光的鱼背,却又忽然不见踪影。
阿杨在水下游了一圈,天色暗了下来,什么也看不见了,才遗憾地从水里爬了上来。
怕吓着人,阿杨特意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起来后理了理头发,用内力稍稍烘了一下,等到身上不再滴水,看天上已经挂起圆月,准备回客栈了。
刚准备穿过小巷,就闻到一股糖炒栗子的香味。
跟着香味走了过去,看见一个很老的老太婆穿着身补满补钉的青色衣服背上就好像压着块大石头,好像己将她的腰从中间压断了。
月光照在她脸上她的脸满是皱纹。看来就像是张已揉成一团,又展开了棉纸。她手里还提着个很大的竹篮,用一块很厚的棉布盖着。一个孤苫贫穷的老妇人,已到了生命中的垂暮之年,还要出来用她那几乎完全嘶哑的声音一声声叫卖她的糖炒栗子。
老妇人边上,站着个带帷帽姑娘,身边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