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

作者:秋啾LK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阿杨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抿了抿唇,一句“人傻钱多”别在喉咙里,还是没能说出来。

李寻清看着不动声色,把事情跟阿杨大致说了一下,但眼里掩下的轻慢却显出了他幸灾乐祸。他本就是个心黑的,为了让这个国家恢复她应有的秩序,他的手段有时甚至有些激进,不然这次来大沙漠清理石观音的余孽,回收石观音的财产的事情也不至于派到他头上。他在阿杨面前装过花满庭的人设,面对他时难免不自觉收敛些,但心里却遗憾,若石观音没有对大宋下手,多留她两年也不错。 br />

往前一百年,大宋周边的那些小国还虎视眈眈,大宋的战士练了一身打仗的好本事。加官进爵,更能发比横财,早几十年荣宁两府多么威风啊,都是当年的打下的基业。后来那些小国的君主纷纷脑子犯病,为了女人要死要活,又为留下子嗣,最终国家动荡,成了大宋边境的县府。余下一些小国主动归顺,以求安定。

逐渐得,大宋的版图慢慢回到了唐时的辽阔,甚至更加繁荣,仿佛五代十国之乱并没有让这片土地分裂一般。

头顶上那群天不怕地不怕的辽人以前秋天还会来碰碰运气能不能抢些粮食回去,现在到了秋收的时候都不敢往大宋边境靠,生怕被那些闲得眼睛都发绿了的将士看上碰瓷了。

现在,大宋到海船正在研究着,筹备海军的计划书一直在官家在案上放着,沿海的地方早就开始巡练将士的水性了,等研究出了更好的海船,那现在那些黑珍珠偶尔能拿来消遣的海盗怕是也要变成绝唱了。

大宋的商贸发展的好,各种天灾调和救治得当,没有发生过太大的灾祸,但想要把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哪里都是缺钱的。要修路,要修学堂,哪里受了灾要减免税收……更何况,博人馆各类研究尤其烧钱,石观音这钱到手,很多之前由于经费不够所停止的项目都可以开展了,官家高兴地这几日饭都吃多了,还大笔一挥,给开封书院批了两块地方炼体用。

这件事情上阿杨无疑是最大的功臣,官家对他心有愧作,因为金额庞大,无法像原先说定了那样给阿杨“分赃”,但总想多给他些补偿,早就和李寻清说好,容他多讨些好处。

“这次回去,你是准备留在开封,还是在四处走走?如此一遭,你彻彻底底被看做是朝廷的人了。”

“留在开封也挺好,嗯,开封……好地方。”阿杨支支吾吾含糊着。

“那我这边就与官家报告上去了。对了、开封书院缺了几个教导剑术的先生,开春后你要不要去顶一段时间,那里那些小孩,还挺有意思的。”

剑是君子礼器,同时佩剑有修身养德之意,自春秋以来,佩剑之风盛行,就连林海也会带把剑装装样子。李寻清之意,就是让阿杨帮那些小子打打基础,至少让他们学些花架子,别到了要用剑的时候拿剑当棍子抽。

阿杨一口应下,利落得李寻清都迟疑了一瞬,才继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