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研制挖掘设备

作者:长桥尽头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随着他的目光继续向下扫去,终于明白为何要由他们重工来研究这套设备了,

挖掘能力最小也要三立方米,这……

这么大的机械我们有能力送上天吗?

还有这要求能进行全自动的需,我这是的得罪人了吗?

所幸他在末尾还看到有其他单位,联合开发这才松了一口气,

正要打算召集研究员,

可他手机这时却响了起来,看到上面的号码,

他不敢耽搁,赶忙将其接起。

可还没等他说话对面便先传来了声音:

“是我,”

“十天,这怎么可能。”

“好,我明白……”

挂断电话的他,愣了片刻这才拿起桌上的电话开始通知出去,

……

火星,

在得到地面至少要十天时间才能出来实验机的情况后,

王猛也没在催促什么,

毕竟大型挖掘设备,并不包含在他的系统蓝图中,

人类至今还没有发送过任何大型挖掘设备离开蓝星,

而如今他也算是开了先例,

虽然他系统蓝图中,也有一些火星车带着钻探设备,

但就算是最先进的机智号火星车,

其携带着的钻探设备,其功能也极其微小,

挖掘半天,得到的物质只能能填满试管底部,

甚至上次挖掘了几个小时,想要回收到自身的试管内,

结果最后却一点东西也没有,

地面的拿沙专家也只能推测,在挖掘传递的过程中被风吹走了。

面对这样最为先进的挖掘效率,

还不如用他用手抛,

所幸他现在有了时时更新功能,将这样的任务交个地面便好,

关于这个研究任务其中的难点,地面也给他说明,

燃油发动机,需要在有氧气的环境中工作,

而要在无氧环境中,最好的选择便是电机,

所幸在上纪元99年,合众鹰国有了第一大型的电动挖掘机,

大华这两年也在电驱动技术上,有所进步,

在有着摸鹰头的经验下,

研究一个用于火星上的大型挖掘设备并不是什么难事情,

唯一需要考虑的便是各个部件的搭配稳定性的问题,

如何在火星寒冷低气压环境下,保证各个工作正常

这便需要大量计算验证,

因此十天的时间是最短了。

虽然还要等待十天,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