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他还有一个备用的方案。
早在几十年前,
拿沙发现重力环境对人体造成损伤后,且大型人造重力装置无法送上太空后,
便将思路装换到了另一方面。
既然大型重力装置送不上去。
那有没有可能构造出一个只作用于宇航员身体的小型重力环境?
这样的想法一出现,便被拿沙列入了科研计划中,
可惜这样的想法看起来似乎比大型重力设备还不可能实现。
直到,某一天。
某个拿沙工程师去医院看病,
突然注意到了,用于血液检测的离心机,
看着那剧烈旋转而将血浆分离出来的机器,
这那位拿沙工程师,想出了一个大胆且天才的想法,
“要是把我们的宇航员装进一个大型的离心机里……”
当然这位拿沙工程,并不是想要让自家的宇航员质壁分离,
而是想到了用离心机的方法,制造一个只作用于人体的重力环境。
重达数百吨大型人造重力装置,他们无法送上太空,
但一个带有改进型离心机的实验舱,还是能送上空间站的。
于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合众鹰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供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重力训练器,
一种改进型离心机,
这种人体大小的离心机分成两个部分,外部是能围绕着离心机中心旋转的金属框架,
而内部则由金属框架固定的三个部分:
一把座椅,一个固定的脚踏板以及一系列用来测定人体数据的传感器,
但无奈的是,一开始的实验很失败,
从离心机里出来的宇航员,无不是被转的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甚至有的人开始当场呕吐。
但随着离心机不断改进,
配置参数也终于能和正常人类的身体进行匹配了,
宇航员可以利用改进型离心机,进行最长达27分钟的恢复训练,
眼看着在离心机的帮助下,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迎来了曙光。
但可惜的是,里斯克的出现让拿沙陷入了空虚,也没有资金送这台设备进入太空做实验。
所幸王猛的出现,让这项技术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对于在几个月前已经用过一次改进型离心机的王猛来说,
虽然这玩意占地面积不大,
可用过一次的他,绝对不会想再用第二次,
晕眩感他还能勉强接受,
可离心机运转起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