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虎连忙抚慰道:“大司马休要自责,赵邑之围已解,此乃程老将军功劳!”
“赵邑乃是赵人自救,老朽有何面目冒领军功?”程伯休父摇头长叹,转身回营整顿兵马。
看着程老将军落寞而蹒跚的背影,召公虎找来方兴,感慨道:“看来你颇通兵法?”
“我在先父处耳濡目染学来皮毛,”方兴谦虚道,“他生前在赵家村抵御鬼子,便以此道退敌。”
召公虎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凡人皆有心魔。”方兴心中一凛。
从彘林突围至此,他无时不刻已在努力同自己心魔抗争。反观召公虎,方兴看得到他的眼神中的不安和恐惧——
是对赤狄的胆怯?对此战的担忧?还是对未来的迷茫?他的心魔又是什么,方兴说不上来。
不知此次出兵对老太保而言意味着什么,但此战差点失利,军中唯一能征惯战的程伯休父又马失前蹄,这既不是好兆头,也让周王师的前程蒙上一层阴影。
就在此时,晋世子籍忽然一脸慌张,前来向召公虎辞行:“太保,晋国快马来报,如今有数千赤狄骑兵正朝晋国绛城而去。君父怕国防空虚,命小将率师回援、巩固防务。”
召公虎闻言,脸上闪过一丝疑虑,只得无奈同意。
就在大军准备进城之际,方兴只觉有人在轻唤自己名字。
“好兄弟,原来是你!”转头一看,原来身旁早已站着一人,正是昨日汾隰分别的杨不疑。
“好小子,恩师没看错你,”杨不疑难得夸人,“这才一日,便解了赵邑之围。”
“这都因恩人料事如神,”方兴确实不觉得是自己功劳,“杨兄此时寻我,所为何事?”
“特来与你辞行。”
“杨兄,你刚来赵邑,怎又急着要走?”
“不疑这便要赶回彘林彘林,告知恩师周王师之境况。”
说起老胡公,方兴又想起洞中的茹儿父女,心下烦恼道:“啊也!恩人与我十日之约,不知不觉已过了三天二夜,不知周王师可否在期限前到达彘林,解赤狄之围困?”
“世事难料,”杨不疑眼神突然暗淡,悄声问道,“不疑有一事不明,还想方老弟指教。”
“不敢,但问无妨。”
杨不疑道:“我细数营帐,周王师此来为何不到万人?难道其中遇到波折?”
“说来话长也!”方兴长叹一口气,便把虢公长父和虞公余臣如何假公济私吃空饷,又如何临阵脱逃,把周王师主力抽调一空之事说了个详尽。
杨不疑顿足捶胸:“这帮蠹虫!害得恩师失了计较,将耽误大事也!”
“此话怎讲?”
“就凭周王师这点兵力,如何迎战盘踞彘林的上万赤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