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虚“树”

作者:董蒙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大学里,大一的课程是最多的。

尤其是北大这种开放型的学府,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从周一到周五,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几乎是常态,很多学生晚上也有两节课。

罗平很喜欢阶梯教室的公开课。

倒不是认为人多方便逃课,而是这种公开课,是语言文学院八个班级一起上课,其中也有应用语言学的学生。

罗平所在中国文学系,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学、诗词歌赋、中国文学文化的内容,罗平所在的班里,只有他和于飞两人,另外三个班男生最多的,也就四人…

相比较中国文学系,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关于计算机语言,ai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偏向理科的计算机类。

应用语言学的男生很多,差不多占了百分之七十,这样,会让罗平的压力减少一些。

课间休息的时候,应用语言系的男生围了过来,为首看起来是班委的男生,友善的与罗平打招呼,“嗨,罗平,你好,我叫石海鹏。”

罗平停下了笔,“你们好。”

男生和男生之间的交往,非常简单,一句话,打个招呼,就直接从陌生人拉了“熟人”的程度。

石海鹏看了看,问了句,“你是…对计算机很感兴趣吗?”

罗平没太明白,应道:“高等数学,是各学科的基础公开课吧…”

“呵,误会了,误会了,我是看到这个,才问了一句。”

石海鹏指着罗平旁边的书,笑道:“《数字导论》,说的是计算机在数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作者认为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哦,觉得这本书挺有意思的,我就从图书馆借来看看。”

《数字导论》是一本全英文的书,是一个国外数学家的作品,属于理论性的东西。

罗平借阅这本书,当然不是兴趣使然。

“学霸勋章”的那个“比尔猜想”,0100的数字,罗平本来以为是后续的一百个国际性难题,当罗平上了几节高等数学,提前自学了几个章节的,罗平突然发现,0100变成了,…

同一时刻,“比尔猜想”也转化为一颗虚拟的“树”。

以《高等数学》为根基,向外延伸,分出了几条虚线,其中一根虚线的节点,出现了《数字导论》的名字…

这个发现,让罗平恍然大悟。

看来,系统里的0100,不是要解开世界性难题的数量,而是解开“比尔猜想”的当前进度,随着罗平数学能力的提升,进度条也会逐渐提升,或许到了80100,90100的时候,罗平就会水到渠成的知道如何证明“比尔猜想”。

《高等数学》的章节下面,都会标注着一些参考资料,这些参考资料,是对章节内容的延伸,仅供有兴趣的学生参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