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延曹夺槊精 贺兰威名震(四)

作者:赵子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望了望,沉吟稍顷,说出了自己的猜测,问道,“请问大人,那温石兰的军旗?……是在漠中真的碰到温石兰了么?”

拓跋亢泥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地告诉了张韶、张龟等人。

在说此事的来龙去脉之前,须得先提一句莘迩与拓跋倍斤的盟约。

却在张韶等出兵之前,莘迩又一次派秃发勃野去了代北的盛乐,这一回,没有外敌与朝中政敌的掣肘,在表示出了真切的诚意之后,秃发勃野代表定西,顺利地与拓跋倍斤定下了盟约,相约共取朔方。两边商定,打下朔方后,河套北边东西长六百余里,南北宽亦数百里的水草丰美区域,全部给拓跋部,河套以内的朔方诸县,则归定西。并且约定,如果柔然、蒲秦对他们中的任何一方发起攻袭,另一方都要全力以赴地帮助和支援。

——朔方郡境内多沙漠,水草好的地域不多,莘迩要这块地方,主要是出於战略远景的目的,一方面拿下朔方后,便能与北边的秦州呼应,共同压迫蒲秦的关中腹地,就可为定西在日后对秦战争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一方面朔方邻并州,拿下了此地,也就等於是打开了定西向东参与争霸河北、中原的通道,所以,对黄河北岸的水草区,他可以舍弃。

而反观拓跋倍斤,其之所以觊觎朔方,根本的原因是代北地区太过狭窄,已不够养活他手下人口渐增的诸多胡部,故是,他觊觎朔方,主要觊觎的就是黄河两岸的水草区,至於朔方郡内的诸县,他其实没有多大的兴趣。便是把这些县拿在手里,难不成他还能像唐人那样,设官置乡,令治下的胡人改游牧而为定居么?显是不能的。因而,朔方诸县他可不要。

莘迩与拓跋倍斤的这个“分朔方”之约,可谓是各取所需。

唐艾考虑到柔然有可能援助朔方,因此,献上了一道计策,建议拓跋部不要从黄河的北岸和东边的“几”字形拐角处渡河,——这两个位置,都挨着柔然的控制区,若是柔然果真派兵来援朔方了,那么如在此两个位置渡河,就极有可能会被柔然的骑兵发觉,以致尚未参战,行踪便被暴露,将会不利於之后的进战,最好是从朔方郡东界的南段悄悄地进入朔方。

在与拓跋倍斤定立盟约的时候,秃发勃野把唐艾的这个建议说与了拓跋倍斤。拓跋倍斤认为这个计策不错,大为赞赏,即采纳用之。

於是,在张韶率部从黄河西边入到朔方之同时,奉拓跋倍斤之令,参与此战的贺兰延年、拓跋亢泥两人率领骑兵五千,顺河南下,亦从河东潜入到了朔方境内。

殊不料,唐艾的此策,却竟是与温石兰的战策不谋而合。

拓跋亢泥所说的“来龙去脉”就从这里开始。

贺兰延年、拓跋亢泥所部的拓跋骑兵,居然在漠中与温石兰部的柔然骑兵迎头碰上。

贺兰延年是拓跋部的头号名将,温石兰是柔然的头号名将,要说起来,两人都是智谋出众的,但这一“迎头碰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