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
刘禅仍不吭气。
诸葛亮转为沉痛:“老臣在前方奋战,今日进肺腑之言,都是为了国家,为了陛下,陛下当三思呀!”
刘禅不能不开口了,嗫嚅着:“苟安确实来过宫里,也对朕说了一些话。朕因年轻,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召回丞相。今日明白了,后悔得很!”
诸葛亮脸色缓和了些:“陛下若能认真反思,老臣当可心慰。”
刘禅又说:“苟安散布谗言,蒙蔽主上,陷害丞相,应当严加问罪。”
诸葛亮说:“臣已派人捉拿苟安,但他叛逃到曹魏去了。”
刘禅恨恨骂道:“这等叛贼,真是罪该万死!”
诸葛亮说:“宫内散布流言的宦官也应处置。”
刘禅驯顺地说:“全凭丞相处置。”
十一
诸葛亮返回相府,长史杨仪已在府内等候。
“丞相,主上认错了吗?”杨仪问。
“起初推却,后来……”诸葛亮轻摇羽扇。
“后来丞相揭穿事实真相,主上不得不认错。”
诸葛亮点点头。
“可是,丞相,以后会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
诸葛亮看看杨仪,没有说话。
“丞相,这几日下官一直思虑此事。我军经辛苦筹备出师,又连番苦战,牺牲万千将士方才取得北伐战绩,可主上一个诏令便前功尽弃,真令人心痛不止!”
诸葛亮沉默片刻后说:“陛下已同意处罚散布流言的宦官,此事即交你办理,为首者要严惩,余者处罚后清除出宫。”
“是,丞相。”停了停杨仪又说:“犯事宦官应严处,可他们均奉主上之命,而主上……”
“休再多言。”诸葛亮打断杨仪的话。自己在《出师表》中写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对朝中官僚犯错,自己都可以处罚,可阿斗一错再错,自己却无能为力,唉……。他用力摇动羽扇。
听到丞相叹气,杨仪又说:“下官斗胆再言,现今主上举止行径,难当一国之君重任。”
诸葛亮沉默。
杨仪深深吸了一口气又说:“先帝临终前曾嘱托丞相,若后主可辅佐,则辅佐之,若不可辅佐,则可取而代之……”
“毋庸再言。”诸葛亮再次打断。
“丞相,下官是为国家前途计,为统一大业计……”
“休要再言!”诸葛亮声音严厉,接着站起。
杨仪只好站起恭身告辞。
诸葛亮看着他的背影叮嘱:“此事休与人言。”
十二
一排木偶在台上舞动,其中有一人羽扇纶巾,面白须长。操纵木偶者为一肥胖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