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他所熟知的番人,都没有大明的百姓那么有家庭观念。
出于自已的职责,李元庆又问:“制军大人,刚才你从胡椒店出来,是不是想买胡椒?”
好小子,什么你都知道,袁方看了一眼李元庆,道:“买倒是想买,就是贵了点。”
李元庆问:“那个老头给你开价多少?”
“十几两银子一斤。”
李元庆道:“什么!?他好大的胆子,竞敢十几两一斤的价格买给制军大人,我现在就带人去抄了他的店!”
袁方连忙制止,“没那么严重,人家只是开了个价而已,你就去把人家的店抄了。那个老头真的给我抬高了价钱?”
袁方还是关心胡椒的价格,并不在意老人有没有欺骗自己。
李元庆答:“那倒没有,市价就是十几两一斤,存货不多的时候,还卖过二十两一斤的。”
袁方批评道:“人家公买公卖,你更不应该去抄人家的店。”
李元庆解释道:“你可不知,他们的进价会有多便宜。”
袁方当然想知道,所以他问:“我听那个老人家说,胡椒的价格分好几种,有果阿的,有柯枝的,还有古里的,价格都不同。对吗?”
“没错。”李元庆点点头,“从果阿来的胡椒,在当地只须要二两银子就可以买到一百石,在柯枝国五两银子可以买到四百斤,古里国的价格我不清楚,也都是差不多的。”
暴利!商家一转手就是一本万利。袁方在内心恶狠狠的骂道。他转念一想,这难道不是一个商机吗?自已也建立一支远洋船队,把大明的货物运往南洋,然后再从那里把胡椒运过来,这样既能解决胡椒问题,又可以大赚一笔。
“制军大人,我们还去哪里?”正当袁方思考的时候,李元庆却来向袁方请示。
“打道回府!”袁方挥挥手。
“是,打道回府。”
回到衙门,衙差禀报,一名锦衣卫百户正在等袁方。
袁方见到这位锦衣卫百户,他自报家门,是京城锦衣卫系统的百户。
袁方判断这个百户是魏忠贤派来联系自己的,因为在南方的锦衣卫都归属南京锦衣卫,京城锦衣卫很少派来这边。
袁方没有多问什么,直接把他带进了密室。
袁方坐下后,锦衣卫百户拿出一封信递给袁方。
“袁大人,这是魏公公让我转交给你的信。”
袁方接过信示意百户也坐了,便自己看起信来。
信很短,就是告诉袁方,现在整个大明都在砸东林书院,两广之地也不能例外,魏忠贤要求袁方督办此事,不能放过一座东林书院。
信的最后有一段话,让袁方有什么回话可以让送信的百户转达。
袁方看完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