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基因对寿命的影响不足7复制

作者:蔡泽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通过对 4 亿人的追踪遗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基因对于寿命的影响作用十分有限。该研究的最新进展发表于 11 月 7 日的《genetics》杂志。

当你劝阻朋友或者家人戒掉不良生活习惯时,有没有遇到以下情况?当你劝阻戒烟时,他说“没事儿,我祖上寿命可长着呢”;当你劝阻少饮酒时,他说“没事儿,我祖上寿命可长着呢”;当你嘱咐多运动时,他说“没事儿,我祖上寿命可长着呢”;当你嘱托早休息别熬夜时,他说“没事儿,我祖上寿命可长着呢”。这种将寿命长短完全归于遗传影响的想法先已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通过对 4 亿人的追踪遗传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基因对于寿命的影响作用十分有限。该研究的最新进展发表于 11 月 7 日的《genetics》杂志。

在此之前,对人类寿命遗传性大小的预估值大约为 15%至 30%。但在此次研究中,根据对超过 4 亿人的家族族谱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影响寿命关键基因的遗传性要远低于之前的预估,这让研究人员重新审视遗传基因对寿命长短的影响力大小。

主要负责人 graham ruby 教授表示,“他们可以从人类遗传学中获得很多关于衰老的信息,但这些关键的遗传信息其本身的遗传度很低,这表示它对于下一代的个体影响并没有那么显著。这一研究结论为众多遗传学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背景”。graham ruby 研究小组与 ancestry 家谱资源进行了联合研究,利用上公开的数据来预估人类寿命的遗传性大小。

对某个性状的遗传力进行评估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从 5400 万份公共家族谱中,ancestry 删除了众多没有关联的条目,并将剩余的谱系拼接在一起。在与 graham ruby的研究小组分享数据之前,ancestry 从家谱中删除了所有可识别的信息,只留下出生年份,死亡年份,出生地(美国境内的州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地区)以及构成谱系结构本身的家族联系。他们最终获得了一个超过 4 亿人的谱系分析,通过检查亲属之间的寿命相似性来估计谱系的遗传性大小。

研究人员采用结合数学和统计建模的方法,重点关注出生于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的亲属。最终,他们发现兄弟姐妹和第一代堂兄弟的遗传性大小与先前的研究大致相同。但是,正如之前的一些研究中所观察到的那样,配偶之间的寿命往往大致相同,这说明存在比遗传因素更为重要的非遗传因素。配偶之间的这种关联可能是由于生活在同一家庭所产生的众多非遗传因素共同影响所致。

这种配偶选择的基础可能受到遗传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举个非遗传因素影响寿命的简单例子,如果收入影响寿命,那么富人倾向于与其同等财富状况的人结婚,那这必将导致贫富程度与人的寿命产生关联性。对于受遗传学控制的性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例如,如果高个子喜欢高大的配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