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大人来不及做好接待的准备。”
汪师爷应下,安长清登上了马车,愉快的向四平水榭而去。
……
……
也就在此刻,许小闲的车队抵达了四平城,和汤师爷派出的人擦肩而过,同时,城里的捕快也发现了端倪,他们向县衙飞奔而去,却未曾看见县令大人,于是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汤师爷。
汤师爷连忙告知了张县丞和李县尉,他自己也乘坐一辆马车向四平水榭狂奔而去。
四平县的张县丞李县尉这就傻眼了,这位摄政王怎么杀了一个回马枪呢?
莫非是错过了宿头?
现在县令大人未曾回来该怎么办?
张县丞稳住了心神,对李县尉说道:“走,咱们去迎接摄政王!”
“迎去何处?”
“……迎去四平水榭不太妥当,那就先将摄政王迎来县衙,等县令大人到来由他再做安排!”
于是,张县丞和李县尉带着几个衙役连忙向东门方向而去。
马车上,许小闲依旧掀开着车帘,他在看着四平城的模样。
这座城比以往的凉浥城来的更繁华一些。
此刻已是傍晚,四处已见炊烟,街巷里那些食铺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路所见,酒楼茶肆也还不少,并且生意都还不错。
但如此庞大的车队行在小小的四平县城的街巷上,这自然也引来了许多人的注意。
这些人的视线里是惊讶的,因为他们极少见过如此浩大的阵仗——
之所以说是极少,是因为在大辰三年,皇上前往耀月城的时候,那仪仗比此刻此行之队伍来的还要浩大。
在许多老街坊的心里,大辰三年所见,便是他们这一辈子都值得去说道的事,只是而今却早已没有人提起,因为在数年之后他们才知道,那是一件屈辱之事!
大辰的皇帝居然是去耀月城外的溧水河畔和景国的皇帝签订一份协议的。
因为那一份协议,大辰的税赋涨了足足两成!
听闻从京都传来的消息,大辰的那位皇帝已经于去岁末驾崩了。
又听闻而今大辰没有了皇帝,执掌大辰权柄的是一位叫许小闲的摄政王!
大辰本姓唐,大辰除了那位质子之外还有四位皇子,怎么大辰就没有皇帝了呢?
莫非是那位摄政王窥觑着帝位而将那四位皇子都给铲除了?
坊间多有这样的传言,但这样的传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销声匿迹,因为他们听闻了另一个消息——
摄政王令,大辰取消所有的农业税赋!
这才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好处!
在这样的好处之下,他们便觉得这位摄政王执掌大辰似乎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