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回城(第79更)

作者:脸圆的狐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仿佛两个雕塑一般。

又仿佛两个门神。

他们的身后,则是正厅后墙的泥佛。

在两盏摇曳的灯光下,一切都变得晦暗不明起来。

孙奕再三检查了一下,带着慕良朋和周全就离开了。

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头。

破义庄的院子,从回了寂静。

直到第一缕晨光迸发,魏老三和白老头才如梦初醒版,眼睛重新出现了瞳仁。

可紧接着,两个老头就大呼不好。

然后魏老头让老白头看着,自己这拿着一面小锣,一面敲着,一面向着山坡下跑去。

一路上还不停喊着:“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啊。。。”

郑元恺刚刚吃完早饭,身为德林府的推官。

他家中的吃住,都是在推官府的。

后面就是一家的内院。

当然,推官府前厅的办公地点还是十分广阔的。

毕竟,还有很多其他的典吏可以辅助推官进行审案。

不过今天这个案子,他却也是十分的烦心。

刑部的汤升荣,昨天就入住府衙了。

说是要辅助审理石欣荣的案子。

可谁不知道,这不过是多了一双监事的眼睛罢了。

推官本身就是属于刑部,一个刑部的外放主官,竟然要受到一个刑部的曹吏监事。

想想就让人窝火。

不过,郑元恺却不能不给对方面子。

只因为对方姓汤。

众所周知,现在刑部的实际掌权人是左侍郎汤伟才。

其实六部的情况大体都是如此,尚书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代表。

一种各部的态度表示而已。

实际掌握一个部门运作的,往往是实权的侍郎,而不是虚衔的尚书。

尚书们更多的是一种保险。

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侍郎们无法定夺或者背锅,尚书们就要承担起责任,甚至是骂名。

当真是高尚的背锅侠啊。

甚至有人笑话过,所谓尚书者,高尚的信用背书也,所以叫“尚书”。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现实。

所以,汤升荣的到来,代表的就是刑部的态度。

代表的就是汤侍郎的关注。

而且今天的案子也确实复杂,一个是天宝国军相的亲戚,一个是霄城国富商家族的德林话事人。

多一个背锅的,对于郑元恺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

吃完早饭,郑元恺问一旁的吴师爷道:“石欣荣他们有什么动静?”

吴师爷年纪五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