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说的非常专业。这六种是文家村现在在种的药材。
“那么价钱呢?”文宇问道。
“优质黄芪的市场价鲜货2毛,干货4毛,你这种就是干货。良品沙参和黄芪的价格差不多,桔梗一毛和两毛,甘草就算了,两年以上的干货6毛。”
“你说的这是散卖价吧,如果量很大呢?”文宇把枸杞和甘草收了起来。
“有多大?”袁华眼前一亮。
“至少几十吨吧。”文宇粗略估算了下。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真的,不过,一吨以上的话收购价格上升百分之十,十吨以上收购价格上升百分之二十。”这是公司给的最高价了,袁华非常有诚意。
“没有开玩笑,不过,有个情况需要说明下,我们村的情况比较特殊,进入村子需要走2公里左右山路,我希望在我们那的乡里设置收购站,价格就按照你说的价格来,多出来的运输成本我来补贴给你。”
“我这边没问题,不过我需要和公司汇报,最快明天可以答复。”袁华争得了文宇同意,把几种草药的样本都留了下来,直接去了公司总部。
“怎么样?”傍晚时,村长在文宇家等到了他。
“应该没什么问题,你通知下村民,这两天把地里的药材都收起来。对了,枸杞和甘草不要,枸杞以后别种了,多种黄芪,甘草种到明年再卖。”
“那枸杞怎么办?”村长喜形于色。
“晒干了自己泡茶喝吧。”怎么说也算好东西,卖相不好卖不掉,自己泡茶没问题。
“好嘞。”
“你别瞎逞能啊。”文秀娟忧心忡忡地看着儿子。
“不会,放心吧妈,以后你想串哪家门就串哪家门,保证个个对你笑脸相迎。”文宇拍着胸脯保证。
“但愿吧,那你还愣着干什么?”文秀娟开始拿出工具和竹筐布袋。
“干嘛?”
“咱家地不用收的啊?”
完了,家里有个从不下地的文国强,只能拉文宇这个壮丁。
晚饭也没烧,7点多才收的差不多,药材堆满了院子。
“还好你力气大。”文秀娟表扬儿子,来回搬了一趟又一趟,健步如飞。
“我饿了。”是真饿。
文秀娟下了面条,对付了一下。
“爸,我和你说个事。”文宇跑到了老爸这,发现他在批改作业。
“啥事?”文国强摘掉眼镜,放下手里的本子。
“等明年夏天,咱家搬去镇上住吧?”文宇说出了心里的想法。
“不去,这里还有这么多孩子呢。”文国强摇了摇头。
“爸,说出来您别生气,现在国家已经在实行教师高素质化了,小学教师也要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