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在此之前,还得有劳这些工匠用手工来破碎。
接下来就是较为关键的泡料了。
像稻草那样的造纸材料,普通浸泡即可,麻藤的话,得加适量的石灰水来浸泡,而像已经被敲成粗纤维的毛竹,就得用大量石灰再加水来浸泡,浸泡时间也会长上很多,起码需要浸泡上半个月。
谷距
接下来就是煮料了。
煮料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辅料,来对浸泡好的造纸原料进行高温处理,将粘连在纤维之间的果胶、木素等除掉,使纤维分散开来而成为纸浆。
但煮料过程也随原料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比如说煮麻藤先用石灰水泡个10分钟,然后再放进煌锅里,与石灰水煮上个五天五夜,然后取出后堆置发酵一些日子即可。
而用稻草来造纸的话,就只需要用少许石灰稍微蒸煮或堆放发酵,即可成为纸浆。
至于用竹子来造纸的话,不仅浸泡时石灰水的浓度得适当增加,蒸煮的时间也要加长。
而最为关键的,是煮料之后的发酵。
发酵是需要加入特殊辅料的,不同的造纸方法,发酵辅料的配方也大不相同,比如说史上有名的富阳竹纸,就采用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辅料,那就是人尿,俗称人尿发酵法。
这跟电影《红高粱》里用人尿来发酵酿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因为保密的需要,郑经暂时是不会将具体的发酵配方告知老王头的,反正就算是试制竹纸,光是前期的浸泡加蒸煮,就得耗上起码近一个月时间。
在费了一大通口舌之后,他总算是给老王头吃了一颗定心丸,一听说新东家竟然是造纸的行家,并且还有独家配方,他即刻就开心地离去,准备按东家的吩咐,去收购适量的毛竹来试制新的竹纸。
对于还得依靠薪酬来养家的工匠们来说,能够忙起来,就意味着收入,这远比原来的半停工状态要踏实得多。
试制竹纸的事情总算是安排了下去。
只不过对郑经来说,更重要的事情还在后头,那就是重新规划和扩建作坊。
现有的作坊虽然也勉强能用,但规模却远远达不到郑经的要求,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纯手工模式的造纸,效率实在是太过于低下,因此,重新对作坊进行规划和扩建是很有必要的。
别的不说,像竹子的破碎,高岭土的研磨,纸浆的打浆,纸张的烘干等,得采用机械化工艺吧?
这些都得他亲自来设计。
实现起来倒是没太大的难度。
别看这暂时还是一个机械化应用程度极低的时代,但有些建议的机械化发明已经是出现了的,比如说水碾、水磨、水碓、水车这四大农业工具,早在西汉到晋朝就已经发明了出来。
水磨,可以用来研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