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不想再低调了

作者:近墨黑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大把人来登门挑战的话,对他来说倒不是坏事,因为那意味着他又有大把热闹可看了,但他觉得,自己作为朋友,还是有义务提前提醒一番郑经。

“呵呵,有吗?”

郑经却是一脸的无所谓。

准确地说,这叫胸有成竹。

或者说,他其实是故意要那么张扬的。

谷眖

原因则很简单。

要知道,等教材编撰完成后,编委会成员的名单,是会被列到书本上的,到时,他这位总编,会被列在张籍和骆斐那两位儒家大佬的名字之前。

那么问题来了。

人家张籍和骆斐已经是儒家公认的大儒,而你郑经却是无名小辈一个,你有何德何能,敢把名字列在他们前面?

不清楚内情的人一定会质问这一点。

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此之前,他一直是抱着低调的态度在做事,在默默地为未来打着基础,并没有刻意去交际,这就导致了,虽然他做的事情并不少,并且还一件件都极具影响力,但他个人的声名并不显。

真正知晓他的,仅仅就主动寻上门来的那少数几个人。

这样好吗?

当然不好。

在《周易·系辞下》里有这么一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及收获的财富相匹配,则易招致灾祸。德行浅薄而地位太高,智慧不足而谋划甚大,能力不足而责任重大,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

这句话其实还有几层延伸的意思,比如说名不配财、位不配财等,同样也具备极大的隐患。

打个比方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其名声和地位并没有跟上,那是有极大隐患的,很容易遭人惦记和算计。

郑经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局面。

现在,不管是他的华夏书局,还是《华夏早报》,甚至是即将面世的华夏造纸工坊,都属于能下金蛋的母鸡,而他自己,除了一个匿名的三绝公子身份外,并不具备与此相匹配的名誉和地位。

这就导致了,谁都想来算计他一把。

包括他的同宗郑衍郑大人,会宁府尹卢大人,连国子监祭酒都时刻没有忘记要从他这里分一杯羹,而且还是没太多顾忌的那种。

分羹可以,但毫无顾忌却是不行。

还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古往今来,但凡想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拥有一定的名声,有了名声,才可以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

否则的话,哪怕你喊破嗓子,也没人会把你所说的当一回事。

这可不是郑经所希望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