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镜头怎么样?”
“感觉角度可以再调整一下。”
“怎么调整?调整多少?”
“再稍微往左边偏一些。”
“偏一些是多少?”
“过头了。”
“现在呢?”
“往回一些。”
“现在呢?”
“差不多。”
“那其他的呢?”
“光线可以稍微暗一点。”
“光线暗一点!现在怎么样?”
“亮一点。”
“再亮一点!”
“亮过头了。”
“过头了!暗一些!”
“这个差不多了。”
“ok!”
……
陈韫和周欢一起坐在监视器后边,他对运镜什么的是不大了解了,但对预期之中的画面却是有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在和陈韫讨论一番之前拍摄的镜头后,周欢惊奇地发现陈韫这个原作者对他自己作品想要表达的画面非常了解,而且表达得很具体,于是便让陈韫没事的时候跟他一起坐在监视器后边看镜头效果。
本来陈韫之前都只是看不说话的,但自从陈韫给周欢给他提了小意见让拍摄出来的画面变得更好,陈韫的意见也更受周欢的重视,于是便出现了最开始那一幕,周欢问陈韫对于镜头角度和布景的安排,陈韫在说,周欢当个传声筒给工作人员们传递信息。
“我就是说,韫哥儿你要不真去进修一下得了?我感觉你挺有天赋的,对文字描述出来的画面特别敏感,这非常有利于做导演拍摄电影,电影最后不都是在追求画面吗?你现在也就是对运镜之类的导演专业知识一窍不通,感觉你系统地进行学习之后是可以成为一个很不错的导演的。”拍完一幕后,周欢认真地看完画面效果后,回过头来对陈韫认真地说道。
他是有考量的,这两天陈韫坐在监视器边上帮了他不少忙,就只是用他对文字描述画面的敏感,帮他使镜头更完善更具有意境。
这种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周欢觉得陈韫不去系统学习试试自编自导都可惜了,毕竟他才是最了解他作品的那个人。
“我就只是运气而已,你可太高看我了,导演那么难,我学不会的。”陈韫闻言连忙摆手,拒绝了周欢的提议,并且回绝他的吹捧。
周欢可能觉得他在边上是不是提醒他一些小细节是对画面敏感,但陈韫他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不是他在前世有认真看过《情书》这部电影,在脑海里边已经先入为主有了一个画面做对比,自然也就能找出周欢的镜头里与前世原作对比后的一些参差和不足。
他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可担当不起周欢这么高的评价,毕竟不是他自己的真材实料。
如果单单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