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所以说任务呢?(6K字)

作者:新手钓鱼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后世。

开尔文这个名字除了绝对温度之外,还经常和物理学的两朵乌云的段子扯上关系。

这个段子想必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不过其中还有一些内情需要点明...或者说纠正一番。

活了两百年没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19世纪...也就是1800-1900年这一百年间,物理学得到了极其飞速的发展。

当时很多人认为物理大厦已经完全建成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会动摇。

后人们的任务只剩下在地面上抬头仰望前辈,高喊666就完事儿了。

在这种背景下。

1900年的4月27日。

在伦敦的阿尔伯马尔街皇家研究所,开尔文男爵发布了一篇名叫《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的演讲。

其实吧。

当时开尔文的原话是这样的:

“动力学理论断言,热和光都是运动的方式。但现在这一理论的优美性和明晰性却被两朵乌云遮蔽,显得黯然失色了……”(thebeautyandclearnessofthedynamicaltheory,whichassertsheatandlighttobemodesofmotion,isatpresentobscuredbytwoclouds...)

开尔文所说的第一朵乌云呢,指的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也就是地球在以太中运动的问题。

在人们当时的观念里,以太代表了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

而地球穿过以太在空间中运动,就相当于一艘船在高速行驶,迎面会吹来强烈的“以太风”。

所以迈克尔逊在1881年进行了一个实验,想测出这个相对速度,但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

于是他和另外一位物理学家莫雷合作,在1886年安排了第二次实验。

这也是截止到1886年之前,物理史上进行过的最精密的实验了:

他们动用了最先进的干涉仪,为了提高系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他们甚至多方筹措弄来了一块大理石板,把它放在了一个水银槽上。

这样就把干扰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然而实验结果,却让他们震惊且失望无比:

两束光线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时间差,以太似乎对穿越于其中的光线毫无影响。

这个实验当时在物理界引起了轰动,因为“以太”这个概念作为绝对运动的代表,是经典物理学和经典时空观的基础。

而这根支撑着经典物理学大厦的梁柱,竟然被一个实验的结果而无情地否定了,这显然是个动摇基石的现象。

同时在后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