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作者:新手钓鱼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咳咳.......

不过徐云倒是参与过belle实验、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的取数,燕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的实验等等.....

现在霓虹那台叫做superkekb的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前身kekb,徐云还曾经亲自上手过。

普普通通吧.jpg。

可惜那时候超级陶粲装置和cepc的概念都没提出来,不然他估摸着还能混点儿buff。

上辈子徐云和大大小小的加速器或者类加速器打了七八年的交道,自然也了解怎么样可以组装出一台究极廉价乞丐版的粒子加速器。

不过考虑到咱们这是一本逻辑流,这里先补充几个信息:

人类历史上历史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出现于1930年,能量为1mev。

并且制造它的工艺实际上大约是1900年的水准。

而早先提及过。

眼下这个副本的由于小牛的缘故,工业...尤其是在光学仪器上的制造水准,同样接近了1900年。

比如汇率换算就是按1900年来计算的。

也就是说在仪器方面两个时代相差其实不算很远,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理论体系的差异。

而这恰恰是徐云这个穿越者的优势项。

其次。

与徐云当初在1100副本中搞出来的发动机一样。

这台乞丐版加速器的核心逻辑原理依旧是只要应付少数次实验,也就是今晚鼓捣完差不多就能报废的意思。

不需要考虑长期稳定性。

很多环节就松了不知道多少倍了。

后世甚至有人专门卖自制加速器的毕业设计,大概五千块钱左右吧。

自制过加速器、或者上辈子是加速器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加速器这玩意儿设计起来主要有几个难点要考虑:

1.要做哪种加速器?直线or回旋?

2.想用哪种带电粒子?

3.如何聚拢粒子束?

4.能用多大的电压加速?

5.如何探测加速后的粒子?

6.如何降低粒子在空气中的能损?

这六个问题中,第一环节显然是最简单的。

因为徐云只需要生产平流电子,这是最简单的微粒之一,量级低的可怕。

所以直线或者回旋甚至复合在一起都无所谓。

例如徐云设计出的这台乞丐版加速器外观就是个复合型,其中一侧是一个直径一米五左右、高度约半潘多拉的圆形铁盒。

铁盒的外侧则连接着一条一百米长的通道,末端放着干涉成像板。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