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它很孤独(感谢王訾、grandpe大佬打赏的盟主!)

作者:新手钓鱼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九鼎去向的猜测在数量上甚至是《永乐大典》猜测的数倍,而且都是古籍所记。

可以这样说。

截止到目前。

九鼎除了数量确定是'九'之外,没有一个信息是有定论的。

甚至'周鼎'和'九鼎'是不是一个东西都依旧具有争议。

因此很多人认为九鼎其实不存在,是虚构出来的器物。

但即便是那些认为九鼎不存在的人,也无法否定九鼎在华夏文化的地位和特殊性。

当然了。

以上的这部分人指的是单纯认为九鼎为虚构的专家或者相关爱好者,不包括那种跟着西方认为夏朝不存在所以没有九鼎的傻x。

而除了九鼎之外。

排在第二件的那件宝物嘛,自然便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是用一块叫和氏璧的宝物做成的……在它身上有两段故事。

一件叫做卞和泣玉。

另一段叫完璧归赵。

如今的滇省盛行赌玉,而他们就信奉卞和赌玉为祖师。

卞和于荆山得一石头,认定了是宝玉,先后献于楚厉王却遭楚厉王不信,认定欺君给予膑刑(挖出膝盖骨头)。

他不服,又于楚武王时再次献玉。

结果又被认定欺君,又把另一个膝盖骨挖掉了;

后来卞和居然还不服,于荆山日夜哭泣。

楚文王听说后召见,他竟然说「臣非悲刖,宝石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所以悲也」。

于是楚文王命人破开石头,果见宝玉。

因为该玉卞和所献,故名「和氏璧」。

到了战国时候,秦国听说了这块宝玉,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这足见宝玉价值连城。

但是当忠肝义胆的蔺相如捧出它的那一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啻使和氏璧的价值更进一步。

当然了。

无论是完璧归赵还是卞和泣玉,它们都存在一些二创的色彩。

比如卞和哭出血泪等等。

但单讨论和氏璧本身,它的存在还是没有问题的。

待秦朝一统天下后。

秦始皇得到了这个旷世奇珍,派人将这块和氏璧雕成一块玉玺。

并命李斯在上边题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可能李斯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的这这一刻,便开启了和氏璧的传奇生涯:

从此以后。

它就是皇权的象征,荏苒千年。

只是那个希望「传至二世乃至万世而为君」的秦始皇恐怕也和李斯一样,没有料到自己的王朝不仅未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