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磅炮直接拔给水师做主力舰炮。
那两千斤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炮只相当十二磅,朱以海也打算拔给水师,陆军以后基本上只用三种规格炮,神机镇是专门的火器部队,他们装备二十四磅和十二磅炮以及三磅炮这三种口径的火炮,集中使用火炮,减少口径混乱。
而其它步军则每一个镇,配一个炮标,配置十二磅和三磅炮。
镇下面各营,计划是一营配两门三磅炮,营以下的哨队,则配一些更小号的虎蹲。
基本上他是听从毕方济的建议,把重型火炮集中使用,增加威力,小炮则配属到标营。
其它各式乱七八糟的火炮,不装备御营主战部队,拔给京营、御营,或者干脆回炉,水师船上则是配二十四、十八、十二、三磅几种口径火炮,朱以海也认为火炮即正义。
虽然也追求大口径,但还是认为得成体系搭配,而不是乱造一气,现阶段朱以海的战术思想仍强调机动,要掌握战略主动性,所以那些什么七千斤八千斤上万斤的炮觉得性价比不高。
就算是五千斤、四千斤的炮,那也得专门配备给神机炮兵部队和水师,其它马步军都不装备,以免降低机动性能。
“鞑子铸的炮质量挺好的,倒是其中一些我大明所铸之炮,明显质量大有不如。”
朱以海听了也不稀奇,明末时各种混乱,大明的工匠技术水平很高,但限于体制,结果就是各种偷工减料等导致质量不行,工匠不受重视,跟卫所军一样待遇低,管理者又既是外行又搞贪污。
清军重视火器,有不少专门的火器管理机构,对于火器铸造十分严格,到处招募、抢夺工匠,待遇也给的不错,这质量当然很好。
朱以海现在也在舟山玉环等地建炮厂铳厂,操作跟清军差不多,到处招募工匠,给出的待遇很优厚,甚至对创新等还有赏赐。
待遇好薪水高,甚至根据产量、质量给予提成奖励,工匠带徒弟都还有额外的补贴,那些工匠师傅成了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高薪师傅,自然引的他们热情高涨积极干活。
朱以海都不得不在心中发出感叹,严我公一人胜过了十万兵啊。
多尔衮也是彻底的看走了眼,给了严我公极大便宜处置的特权,他这个经略本就管着五省,又拿着多尔衮赐下的尚方宝剑、王命旗牌,这暗里使起坏来威力巨大。
明斩张存仁这种能力强资格老的大汉奸,暗里搞死李率泰、巴山这等鞑子悍将,又把个土国宝弄的被迫暗里通明,甚至把陈锦、张大猷这种也是较有能力的干吏送掉,更别说明着整理江南吏治、绿营,暗里逼反他们,甚至裁撤他们。
反正严我公所做,表面上是无可挑剔的,都是为了挽救危局,替前任洪承畴擦屁股的努力,但结果嘛就是一边是浙西那边高歌猛进,捷报频传,一边是江南局势更加糜烂,彻底无可挽救。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