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铁甲片包在棉片里面,外面又有布面,因此更精良,穿起来也舒适,不会冬天冰凉夏天火热。
这种棉甲,造价达到八两,重四十斤左右。
生产这种板甲,需要的不仅是银子,更需要的是上好的铁料、煤炭、木炭,以及蓝棉布、棉线、绒绳、生漆等材料,材料费大约是六两,工食银二两多。
战乱导致许多军工原料供应不足,原料价格上涨,这是影响板甲生产的最重要因素。
而大量生产,还需要足够的熟练工匠。
朱以海在各地兴建军工产业,到处招收工匠,采购原料,虽然规模大,通过集采把价格打下来不少,甚至采用一边招募工匠,一边自己培养的方式,甚至用上了流水线等模式,提高产量,但最大限制,还是原料供应。
御营披甲率提升缓慢,一来是对棉甲生产要求高,高标准高质量,二来就是原料老供应不足。
可皇帝仍然还能给他配齐两千人的甲,还额外调了两千套,等于给了四千套,这真的就是在按行营标准拔付了。
更别说皇帝还又给了二十万银元,这足够归德镇差不多一年的军饷。
四营战兵外,还额外给一千支鸟铳,百门小炮。
这一回到河南,那还不立马成为最精锐的一支兵马?
原本那些被调到河南去的御营兵,接到调令很不满意,甚至不愿意接受,但后来看皇帝对朱忠义如此厚待,他们也慢慢改变态度。
尤其是许多调去的军官,基本上都是升职去的。
哪怕是普通士兵,也都给他们升衔,甚至额外给笔赏钱。
皇帝调去河南的这支人马,本身就不是什么御营载汰的,而是各镇中精选出来的,因为朱以海对他们寄以厚望,是要做为挺进中原的先遣队的,现在虽顶着归德团练的名头,其实就是御营河南行营。
大营里欢声笑语。
大锅里开始炖大骨头汤,红烧猪蹄,炒肉片,炖酸菜,就如同过年一样,来自各镇里的兵,组成了这四个营。
等到了河南后,他们还会以这四个营,再与红枪会混编,到时会是八个营,十个营等。
“这肉真香!”
饭菜做好。
每人都打到一大碗肉菜、和一大碗汤,还有八个白面馒头,这伙食确实比过年都好。
皇帝甚至特赐下来了些御酒。
不算多,但每人可以分到一碗。
朱忠义举起酒碗,“弟兄们,感谢陛下赏赐酒肉,干!”
“干!”
两千多将士举碗高吼,声震云宵。
赵贵也举起酒碗,感觉十分激昂,他也成为一镇兵马的主要军官了,主管全镇后勤的从五品文职。
谁能想到,两年前,国姓爷朱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