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乡苏州人,还是个官宦之家出身的,父亲曾做过知府,后来罢职归家。她在家中排行第七,今年十六。
是在半年前进宫的,这次随南京的妃嫔等一起来登州。
一个江南姑娘,读过书,能写会算,也缠过足,不过缠的倒不算厉害,脚小点,不残疾,朱以海看那脚,估计可能三十四五码的样子。
问起她家人情况,姑娘忍不住落泪。
本来也是江南士绅之家,父亲还是进士做过知府,因为治下出了流贼叛乱,最后被罢职归乡。在鞑子南下后,因为不肯归附,带头反抗剃发令后被捕下狱,抄没家业,她也被没入官府。
本来是要送去北京皇宫中的,不过后来天子攻下南京,她便也就被解救了,因无处可去,便也干脆留在了宫里。
“知道你父兄他们在哪吗?”
“奴婢自被抓后,就再没见过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消息。后来曾托人打听过苏州老家消息,那边没有人了。”
李清说着忍不住落泪。
曾经也是大家闺秀,虽不说锦衣玉食,但也确实没受过什么苦,而自从鞑子南下后,家破人亡,自己更是受过许多苦。
“朕明天便让有司帮你打探你们家人消息,找到后便接回来,你家的产业也都会还回的,你便安心呆在宫里,
朕挺喜欢你的,明日便赐你为李贵人吧!”
“谢万岁。”
朱以海搂着她,继续闲聊着,说她的过往经历,难得的放松。
早上。
睡醒的朱以海忍不住梅开三度。
外面的赵义听着那动静,惊的眼睛瞪大如牛眼。
忍不住在外面敲门提醒皇帝,注意节制身体。
可朱以海根本不理会。
李清虽然不堪挞伐,却仍还积极承欢,让朱以海倒是忘记,她还是头一回,等事后才醒悟过来,有些愧疚。
连声安慰,李清却是一脸幸福的微笑。
一番温存过后。
朱以海叫来赵义。
“朕册宫人李清为丽嫔,授镶金银册。给丽嫔安排一院居住,另按规矩拔八太监六宫女服侍,
还有,给丽嫔赏金百两,银千两,另丝绸锦锻等各十匹,好生服侍。”
李清听了激动不已,昨晚皇帝还说要授她为贵人,结果现在直接授丽嫔了。
大明后宫制度,也是几经变化,自嘉靖正式册立九嫔开始,也基本固定下来。
皇后之下,有皇贵妃,皇贵妃以下,还有贵妃等九妃,九妃之下,还有九嫔。
九妃有册有宝,九嫔有册无宝。
皇后的册、印和宝是金制的,妃子的印金制、册镀金银,嫔册银制。
而皇后、皇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