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沉默以对

作者:韭菜东南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见识到了他的聪慧高远,民事如此,不知道太子殿下在辽东兵事上是不是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高明见解呢?

众臣的目光都很期待。

朱慈感觉到了,不过却假装不知,依然眼观鼻鼻观心的看着面前的书案。

在朱慈看来,兵事和民事不同,不应该放在朝堂,或者说应避免放在朝堂之上公开讨论。现场一百多人,人多嘴杂,不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都没有保密的可能。因为从前世穿越而来,他清楚的知道,建虏在大明有很多的奸细,不说山西的八大商人,就是这京城的百官之中,也难保没有奸细,更别说他们家中的奴仆了。

民事必须大张旗鼓的说,大张旗鼓的做,让每个百姓都明白朝廷的用意,才能安心配合。

兵事则相反,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尤其是那些只知道无事生非的言官,只需要把最后的结果告诉他们就行,至于前置的决策目标,中间的决策过程,不应该是他们知道的。

这一点,朱慈有一个学习的目标,那就是清代的“军机处”。

“军机处”处理国家的军机大事,有特定的几个知兵大臣处理,其他无关机构,尤其是言官,一概没有知情的权力。如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增加了保密的可能。

朝堂一片寂静。

众臣等了半晌,见太子根本没有发表意见的意思,相互一看,都有点失望。

只有首辅周延儒依然是古井无波。

崇祯看了一眼朱慈。他对朱慈的辽东军策已经有一定了解,不过他并不希望儿子在朝堂之上大声的阐述,因为他担心儿子会不小心把杏山塔山撤退的事情说出来。

主动放弃城池,而不是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崇祯内心深处有一种一旦事泄,群臣哗然的恐惧感。

见群臣没有人回答,崇祯立刻站起来向后殿走。

“散朝--”

王之心悠扬的嗓音。

早朝结束,回到乾清宫的暖阁,崇祯坐在书案后,眼神有点呆。

“父皇。”朱慈鼻子有点酸,他感觉到了崇祯心中的彷徨和不安,谁能想到,堂堂的大明皇帝,居然对舆论、对满朝文官有这么大的恐惧,只因为放弃了杏山和塔山两座小小的城池?

崇祯这才惊醒过来,一脸严肃的问:“春哥儿,昨晚在外面睡的好吗?”

“谢父皇关心,儿臣睡的很好。父皇派武骧左卫护卫儿臣,儿臣深为惶恐。”

崇祯笑:“你是太子,武骧左卫护卫你,正是合适。”端详朱慈半晌,叹口气:“去见你母后吧。”

“父皇,昨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秘密求见儿臣……”朱慈说。

“哦,他说什么了?”崇祯低头看奏折。

朱慈将过程详细的说了一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