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识人之术

作者:韭菜东南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激励左良玉的用意,于是准奏,侯恂得以出狱。不过崇祯帝并没有赦免侯恂之罪,只准他到太子军中戴罪立功这还是崇祯的帝王之术,虽放了侯恂,但还是系了一根绳,一旦侯恂不能有所表现,崇祯帝一怒之下,说不定又会将侯恂下狱。

最初之时,朱慈只是礼节性的接见侯恂,不想一番交谈之下,他赫然发现,侯恂实乃是一个有大才的人,睿智豁达,说话不急不躁,对大明内外的局势,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史书记载,侯恂实乃是明末少有的一名伯乐,从左良玉、袁崇焕、尤世威都是他从基层发现、并且向朝廷推荐的人才。

但其本人在军略上并没有过人的才能,朱慈读史信史,对侯恂并没有太重视,几次交谈之后方才发现,自己差点被史书所误。

细想也不奇怪,侯恂崇祯九年入狱,一直到崇祯十五年下半年方才出狱,被朝廷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督师中原军务,然朱仙镇之败后,官军元气大伤,已经不可能在中原有什么作为,加上粮草严重不足,侯恂最后没有能解围开封,完全在情理之中。而侯恂在狱中的六年,正是流贼从弱小到强大的关键时期,如果侯恂不是在狱中,而是在某一处的督抚任上,说不定会为朝廷多发掘一些人才呢。

于是朱慈开始称呼侯恂为“若谷先生”,想着以侯恂之才,担任一方督抚是没有问题的。只等开封之战结束,就可以为他安排。

因为侯恂出狱的消息并没有诏告天下,侯恂又隐在一群幕僚之中,众人的精力都集中在太子身上,因此没有人发现侯恂,若非太子忽然点出,怕就是进了城,众人也不会发现。

“侯大人!”

见到侯恂,左良玉脸色涨红,一下就激动了,他抱拳单膝向侯恂跪下。

朱慈仔细观察他,心知他不是在作伪,由此可知,左良玉虽然桀骜跋扈,但对提拔自己的侯恂,还是有相当真情的。

“不敢,老夫现在是戴罪之身,受不得昆山将军的大礼!”侯恂急忙闪躲。

六年的诏狱生活,在侯恂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人更瘦,也更加衰老,不过精神尚好,特别是和太子几次详谈,太子尊称他为“先生”之后,他好像是看到了希望,整个人越发矍铄。今日见到自己的老部下,也是自己最大政治资本的左良玉,深谙官场之道的侯恂丝毫不敢托大,做出一名罪臣应有的表态。

朱慈赞道“昆山将军不忘提携之恩,果然是秉性忠义。若谷先生不必客气,昆山将军也不必大礼。若谷先生虽然戴罪,但只要解了开封之围,本宫必上书朝廷,起用若谷先生为督抚。”

“谢殿下。良玉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剿灭开封的流贼!”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面对自己的恩公,面对太子,左良玉慷慨激昂,发誓一般的说。

丁启睿杨文岳齐声赞许。

朱慈也是微笑起用侯恂的第一个用意,基本已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