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两届,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在他面前,属于是辈,加上心情急,因为吴甡话有点不客气。
吴甡转对太子,沉声道:“殿下,臣以为,最少还需要再调一万精武营,沿河布置,精武营火器精良,训练有素,依靠运河边的工事,足可以一万抵三万,加上山东兵和河南兵,运河防守才可无虞!”
朱慈烺不置可否,他何尝不知道运河兵力不足的隐忧,但他现在却无法再从京师调遣精武营了,留守京师的精武营只有两万人,朝臣们是万万不会容许他再调一万人出来的。
“至于京师防御,臣听闻京师已经募集义兵八万,精武,善柳,左右柳营,二十一卫,五成兵马司,各个公侯勋贵的家丁,合起来,依然还有二十万,加上京师城高池深,城头火炮众多,建虏是绝不会攻击京师的,纵使建虏攻击京师,运河之兵也可以迅速驰援。因此,兵马留在京师,只是壮威,不如悄悄调出京师,用在运河,给建虏当头一击!”吴甡道。
袁继咸和杨文岳没有搭话,两人都是默默。吴甡所的道理是没错的,但两人却不敢随他狂言。
吴甡性子冲,只就兵论兵,在太子面前,什么话都敢,或者,他只看到了军事,却没有看到政治,京师乃是大明的国都,在建虏入塞,兵锋直抵京师的情况,纵使明知道建虏不会强攻京师,但却也不能再从京师调兵了,因为谁也冒不起那巨大的、巢倾卵覆的风险,谁也不敢将君父置于危险的位置,无论到什么时候,京师都是防守的第一,哪怕是无用,兵力也得摆在京师。
更何况,京营精武营一半的兵力,都已经调出京师,用在了运河、香河和三河,再想从京师调兵,除非是有特别重大,朝臣们难以拒绝的理由,否则陛下和朝臣们是不会同意的。
而即便是有重大的理由,朝臣们也未必会立刻接受,相互扯皮,争论不休,犹豫不决中,一两的时间就过去了,而那时,建虏不定已经开始渡河了。
“如果没有兵,运河边的壕沟再多,工事再多也是无用。臣知道再从京师调兵很难,也因此,此事非殿下不可。而臣回到京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陛下进言,陈明利害,以助殿下一臂之力!”吴甡慷慨进言,完,深深一辑。
朱慈烺望着他,心中感动:这才是直言不讳、忠于国事的臣子,不过他却不能让吴甡进京,不唯吴甡性子执拗,在建虏入塞,陛下和群臣都为京师防务紧张的情况下,他未必能服陛下和朝臣,只会在朝廷掀起不必要的风波,更因为,朱慈烺不想让吴甡身子的“太子党”的标签更加的明显,因为吴甡现在所劝的,正在他悄悄在进行中,如果吴甡进到京中,向崇祯帝进言,崇祯帝还没有答应,他这个太子就已经实行了,那吴甡的太子党标签就再也撕不下来了,以崇祯帝暴怒的脾气,不定会迁怒于吴甡。
于是朱慈烺摇头,微笑道:“不,少司马还是留在运河之畔,与杨制台共同守河吧。增兵之事,我自有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