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仅短视频从业者们羡慕得要死,就连很多明星、歌手等娱乐圈人员,也嫉妒得要命。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如今,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了最大的流媒体平台,也是最大的宣传端口之一。
往常着重在电视端投放广告的广告商们已经逐渐的将宣传重心转向了短视频平台,而靠金主爸爸们吃饭的娱乐圈明星艺人也随之纷纷开通了流媒体平台账号,抢占市场,争夺眼球。
要想从金主爸爸那里拿到钱,也是需要一定的数据支撑的。
广告商要确定艺人的确能够带动足够多的流量,才肯投钱进行宣传。
但数据从哪里来?
当然是各个流媒体平台的数据了。
就拿斗音来说,从粉丝量到视频播放量,点赞量,再到转发人数,带货数据,都能体现播主的视频质量和受欢迎程度。
广告商虽然不至于看到这些就会投钱,但这些数据也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毕竟想要把这些数据刷起来,也是要花钱的。
能花钱刷到那么高,也说明了艺人背后团队和公司的经济基础,广告商合作起来也多少有点信心。
所以,娱乐圈的从业人员对于短视频业务也是相当重视的,想方设法都要把数据弄起来,好吸引广告商金主爸爸。
这和以前的抢杂志封面、博头版头条一样,都是为了更有知名度,提升身价,说白了,也都是一个套路。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想要出头,办法永远只有两个,要么靠钱砸,要么靠实力。
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永远都是二八原则,赢者通吃。
有钱的越砸钱越红,越红越赚钱,越赚钱就要越砸钱,形成循环。
但除非有钱到掌握媒体资源,想要大红大紫,靠的还是实力居多。
因此,靠实力红起来的人,永远都是不可小觑的。
就像是影子哥。
用三个视频证明了自己并非靠运气爆火后,他迅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和卜向华之前所在的那个群里的人一样,很多人开始想方设法研究影子哥爆火的逻辑线,想要复制。
从他发布第一个视频爆火之后,就已经有人也试着不露面来制作视频了。
影子美食、影子讲故事、影子足球评论等等,各个领域里都开始出现山寨货。
可无一例外,这些模仿者都扑街了,并没能蹭到影子哥的热度,反而伤到了自身原本的人气,只能无奈换号。
他们很多人把关注重点都放在了影子上,也就是把不露面当做一个成功的噱头,认为靠着蒙面的神秘感也可以吸引到粉丝。
可经过尝试后他们才发现,影子哥并不是靠着不露面的噱头红起来的,他靠的是纯粹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