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利益庞大的钱庄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份。

想着,他忽然明白,盐商这率先献出的百万两,恐怕具有深意。

而陕商,则必然受阻,不得不向他这个豫王求救。

虽然不抑商,但朱谊汐却想着控商,东林党那样不受控制的庞然大物,可谓是毒瘤。

商人的钱财加上官吏的权力,其中产生的化学效应,不可估量。

“你们陕商需要钱做什么?”

面对豫王的发问,张祺毫不隐瞒,直接说道:

“陕商不甘心只在西北贫瘠之地,想着染指江南,在这个大明最富庶的地界分一杯羹。”

“也是借着殿下的东风。”

说着,张祺就把陕商们准备合资,建三五个钱铺,负责兑换湖广、陕西、南京等地的业务。

所谓的钱铺,又称兑店,兑铺,就是钱庄的雏形,开始的时候,许多钱庄并非单纯做银钱兑换,往往兼营其他行业。

如南京、九江钱庄有“兼做彩票”者;乐平地方有“布店兼营者”;在南昌、松江府有些钱庄因兼营米业又称“钱米店”。

正所谓白银乃百业之活水,而显然,陕商们肯定借钱铺的时机,兼卖一些茶,盐,皮草等物,逐步渗入到江南地区。

“可以。”

思量再三,考虑到盐商那恐怕的身家,以及徽商遍布江南的生意,朱谊汐觉得,让陕商做这个鲶鱼也不错。

“五十万两白银,息钱十五厘,暂且定半年吧!”

“多谢殿下,陕商永世难忘大恩!”

张祺拜下,毕恭毕敬。

摆了摆手,朱谊汐陷入沉思。

一旁的十三,饶有兴致的摆弄着衣饰,既新奇又有些小心。

权势,可以赋予普通的衣物不一样的意义。

“十三,你知道钱铺吗?”

“知道!”

十三一楞,忙扭过头,恭敬道:“西安城有许多,负责铜兑银,或者两地周转的,不过一般都是大商贾,普通人哪里有那么多钱。”

“你多大了?”

忽然,朱谊汐换了个话题。

“十六,不,十七了。”

十三疑惑道。

“四年了。”

豫王感叹了一句。

从崇祯十六年,到如今的弘光二年,时光荏苒,眨眼间就过去了四年。

曾经瘦弱的少年,如今也英姿挺拔,一表人才。

“你已经长大了,待过些时日,给你换个差事。”

豫王飘忽忽的一句,让朱静心中惊奇。

离开宗主,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但就像其说的,他年纪已经大了。

如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