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东海水师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于是,皇帝一本正经的瞎扯淡:“嘉靖年间,昔日倭寇可直达南京城下,如今虽然海面太平,但凡事就得提前准备。”

一旦东海水师设立,官员,将领,水兵,船只,基地,水坞,哪一项不花钱?

谷捐/s在这个战事即将展开的时刻,阎崇信实在是不想乱花钱。

不过内阁之中,两人已经点了头,他只能委委屈屈地赞同。

一旁的阎崇信,只能不情愿地开口赞同。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遭那漕工的事,还是东海水师的设立之事。

要知道之前的水师,全部都隶属于长江水师,无论是长江还是湖泊,亦或者海面。

军械厂,乃是沿着长江的一片关于军队的工厂。

其中,包括被褥厂,皮靴厂,钢铁厂,火炮厂,火枪厂,火药厂,手弹厂,腰带厂,帽领厂,军粮厂,木工厂,头盔厂,铠甲厂等一系列关于军队的工厂。

甚至,作为明军最新特征的三角巾,也设置了红巾厂,数百女工在其中劳作。

“很好!”

皇帝满意地点头,这场内阁会议,进行的很是顺利。

下午,朱谊汐心情大好之下,就离开了皇宫,来到了军械厂。

不过,这些只能保持日常的换算,到了扩军的时候,南京的商业,就会迎来大量的订单。

比如,今次扩军的军袍,皮靴,以及车架等,都需要从民间采购,助长了市场的繁荣。

朱谊汐半公开的来到这片军工业园区,显示对其的重视程度。

军队的衣食住行,都包括其中。

可以说,这些军工厂每日劳作的工人,超过上万人,增添了数万岗位。

而提供了工作机会,肚子有了保障,粮价又低了,南京自然就安定起来。

甚至,毫不谦虚的说,他连正德皇帝都比不了,人家至少指挥过上十万人的大会战。

不过,作为后来人,他深刻的明白,指挥才能并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

军队的训练,军纪,衣食保障,军队的服从性,以及武器的更迭,至少占据了一半因素。

骑着马,皇帝望着笼罩在天空的黑烟,以及上百根的高炉,他不由得感慨万千。

无论在哪个时代,最顶尖的科技,往往掌握在军队手中。

带兵多年,但朱谊汐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什么名帅,更是比拟不了古之名将。

“如今铠甲的进况如何?”

皇帝略过高炉,钢铁目前来看,进步不大,他也就不去烤火了。

“棉甲制作很慢,您要的龟甲又太过于简陋,南方潮湿,所以如今多生产纸甲。”

从西安的防疫军开始,朱谊汐就一直强调军纪,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