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中空的六部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涉及朝廷运转,陛下三思啊!”

张慎言、阎崇信也不得不拱手劝说道。

无怪乎他们如此紧张,实在是自三省六部制运转一千多年,已然成型,所有人都熟悉了,贸然改变容易出事。

而六部,又不等同于内阁,做个形象的比喻,那六部就是国企正式工,而内阁是合同工,所以内阁随便被皇帝揉捏也无妨。

因为内阁不再朝廷的序列中,没有真切的编制。

“勿忧,某心胸以有规划,你们不妨听一听。”

皇帝胸有成竹,全盘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原来,在深入的了解内阁权力之后,朱谊汐又去往六部,了解其权力构成。

谁知,他大吃一惊。

原本在他以为,此时的六部,与后世中央各部等同,谁知,却大为不同。

因为六部看上去庞大,却属于中空建筑。

换句话来说,就是官少吏多,干事的多是吏员。

比如吏部,其是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書(一称大宰,冢宰),副手称侍郎。

下设四司:明清爲文選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比如,吏部尚书是正二品,侍郎是正三品,郎中是正五品,员外郎是从五品,主事是正六品。

满打满算,不超过二十人,其余的都是胥吏,即笔帖式、文书等。

而且,像是郎中、侍郎之间,一个三品,一个五品,相隔两品四阶,相当于从厅级直接跃升部级。

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基本上升迁无望。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有关系,就可以从中央飞速地跃迁。

例如张居正,他就从来没有下放过地方。

嘉靖二十六年中进士,在翰林院待了十几年,然后去了国子监担任司业(從四品),再之后担任裕王朱载垕的侍讲。

等到嘉靖皇帝去世,徐阶直接提拔他为礼部右侍郎。

再之后就是吏部左侍郎入阁了。

像张居正这样,只要在中央里熬个二十年,再加上关系,就可以去六部任职,去内阁也有机会。

“宰辅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朱谊汐拿这句话结语,气恼地说说道:“中枢只有上下之官,而无有中间层,如此一来必会让许多人热衷于中央而怯于地方。”

“从知县,再到布政使,这要爬多少层?多少年?哪有中央待着舒服?”

“只要找到关系,肯熬资历,必然会升官,这是什么道理?一考定终身?”

皇帝的话令人窒息,但却道出了实情。

只要成了庶吉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