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重塑朝贡体系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垄断被自由贸易打破,朝贡就成了态度的代表,除了朝鲜、琉球,安南,暹罗,哪有几个愿意赶赴万里之外表忠心?

例如,日本的大内氏,也是朝贡贸易变化的受害者阿!

重塑朝贡,重塑权力与义务。

在以前,一切都很模糊。

作为属国,有义务出兵助阵,更有义务给予钱粮支持,而大明则需要帮其复国,保障其权力延续。

最佳代表就是朝鲜,尤其是壬辰倭乱,助其复国,直接促成了大明第二波朝贡高峰,威名大振。

而显然,在朱谊汐看来,大明付出的太多,而属国付出的太少,不值当。

所以,必须以朝鲜为标杆,重新塑造朝贡体系,增加通商,节制军队,这两项权力。

通商可以促进商贸,从而海关多收税,支持财政,而节制军队则是进一步扩大大明的影响力。

等到日后,甚至可以要求垄断其外交。

到时候,大明加属国,所以覆盖整个亚洲。

“葡萄牙等西夷,对此有何反应?”

“陛下,此乃我国私事,其国岂能言语说话?”

“哈哈哈,是我着相了。”

朱谊汐一楞,随即反应过来,笑了又笑:

“罢了,你这个理蕃院尚书干的不错,但长久下去可不行,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今个你就歇了吧。

“就赏食双俸,爵进为伯。”

“多谢陛下恩典。”朱谋大喜过望,立马跪下叩首。

理蕃院成立一年多来,一直由朱谋署理。

礼部一分为二,除了依旧掌握贡举和外交,而对于内藩的处置权,则完全被理蕃院夺取。

权力划分上,礼部对外,理蕃院对内。

像是察哈尔部这样的蒙古部落,亦或者西藏,乃至于朝鲜、安南,琉球这样的藩国,都由理蕃院处置。

而如葡萄牙,英格兰等西夷,则由礼部处置。

虽说理蕃院权力小,部门杂乱,但到底是朝廷中枢。

换句话来说,他是大明200多年以来,第一个身兼两部尚书的文臣,表面上来看,权势极大。

但实质上,则因为理蕃院本就自礼部分割而出,说是一部,其实不过是一司而已,所以并不被朝官们太过于看重。

这也是皇帝放任其兼任的原因,理蕃院的官吏,都是由六部抽调来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理蕃院逐步走上正轨,一部尚书太过于诱人了。

虽说权力小,但到底是也是尚书,再跨越一步就是内阁,这是多少封疆大吏的期盼?

实际上,朱谋虽然承载着荣耀,但压力确实不小,身兼两职,又是宗室出身,背后的闲言碎语足以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