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的运河缝隙来回穿梭,显露出繁华景象。
这与他印象中虽然相差甚远,但总算是恢复了几分元气,恰如这大明。
一时间,他倒是颇有几分感怀。
虽说如今海运成了趋势,但在许多保守人眼中,运河虽然有万般不是,但到底是风平浪静,看得见摸得着的。
而大海则变幻莫测,倾覆之下,难以幸存。
堵胤锡虽然支持海运,但还是心有忧虑,从运河北上。
当了三年多的江苏巡抚,一朝入京,早就在他的预想之中了。
不知这次是明升暗降为侍郎,还是升为尚书?
可惜六部无所缺,总不能去都察院吧?清流虽不错,但实权却不大。
对于他这样的封疆大吏来说,一时间倒是难以适应。
进抵潞河驿后,果然礼部有司官吏早就估算了时间,在地等候。
驿站也预备了房间,充足的热水加可口的食物,让他扫除了疲惫。
“堵中丞,今日您请暂歇,明日启程入京。”
巡抚身兼监察和统军之权,照例是要挂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衔。
礼部的礼仪培训只用了一个时辰,堵胤锡就全然接受,学得极快。
“有公报吗?”
“您稍待,刚发了没几天。”驿丞客气地笑着。
堵胤锡坐在椅子上,看着大明公报上关于朝鲜复国的消息,尤其是后面那低价购粮,通商,节制水师等事宜,感觉朝廷不够体面。
帮人复国也不是第一次干了,怎能这般小家子气?
但他明白这番话不能宣之于口,已经成了公议的事,只能照做,而非埋怨。
足足看了半刻钟,他才翻篇,见到了另一番消息:户部尚书朱谋卸任理蕃院尚书……
“这——”
堵胤锡愣了,心头突然就火热起来。
站起身,他眺望着远处的船只,河边的依依杨柳,心思百转。
怎么会那么巧?自己被召入京,理蕃院就有了空缺。
虽说理蕃院是三个字,且后面不是部,而且院,显得不够正轨,权势也小,不如一司……
但毋庸置疑的是,理蕃院尚书,却是正二品官职,远在他的从二品之上。
按照惯例,京官大一级,就算是升为侍郎,也只是平调,而尚书则是左迁。
“六部尚书是个难差,我资历不足,又非潜邸之臣,即使给我个六部尚书,也难坐稳。”
“理蕃院却正好,权力不大,官阶正好,理顺之后,无论是调任六部还是入阁,都可谓是水到渠成。”
越是这样想,他心头越是火热。
夜间辗转反侧,直到子时才堪堪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