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封侯入阁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远离中国,又能安享富贵,岂不两厢方便?”

张慎言拱手而出,作为朝廷的保守派代表,他一言一行,皆是传统儒家做派。

他对于背信弃义有些不爽利,提出了妥协方案。

“善,等朝鲜再安稳一些,就让其一家去往朝鲜吧!”

朱谋的对于这个妥协方案表示认可,相比于谋杀暗杀,这方法强太多。

就在大明励精图治的时候,从朝鲜被迫回辽东的洪承畴,则接受了多尔衮的问询。

“朝鲜之败,一在于我军兵力不足,明军京营兵马数万,我军仅万人,寡不敌众是……”

“二则,明军水师精锐难当,朝鲜千里海防,无以相对……”

多尔衮身着常服,圆脸颇有几分憔悴,虽说依旧像往日那样坐在原地,但却又说不出几分的暮气。

洪承畴一边汇报着,一边思虑其身体,心中颇为忧虑。

多年的戎马生涯,年仅十五岁就出生入死,战场为生,再加上多年来的政事积累,让多尔衮的身体负担越来越大。

或许身边的那些大臣们看不出来,但离开辽东近两年的洪承畴,立马看出了不对劲。

这才顺治七年,摄政王就撑不住了?

“你在朝鲜两年,以一万之兵,撬动南明数万兵马,运转数十万钱粮入盛京,这已经很不错了。”

多尔衮看着洪承畴疲倦的身躯,满意地点点头。

自从向洪承畴问策后,盛京一直忠实地执行其策,北上掠夺索伦人,生女真,编入牛录,征收贡赋来恢复元气。

仅两年时间,八旗恢复了六百个牛录,两万余人,损失惨重的镶红旗、正蓝启、镶白旗,也恢复了八成实力。

对于蒙八旗、汉八旗,自然也要大肆抽调,各自达到了新高——五百牛录(一牛录三百至五百人),各两万兵马。

如今,去除老弱,满清明面上来看,不逊于入关之前,满、蒙、汉八旗,总兵力超过了十二万。

当然,由于充斥了大量的新兵,对比入关前,到底是不如的。

也正是因为扩编了大量的军队,辽东到底是贫瘠了些,人口土地不足,财政吃紧。

洪承畴南向政策,从朝鲜掠夺了大量的金银钱粮,满足了日渐匮乏的朝廷府库。

户部统计,仅收编的朝鲜八旗,就超过了万户,有效的补充了扩军后的劳动力不足。

至于读书人,工匠,超过了千余户。

“从朝鲜而来的工匠,我都安排进了龙山湖,就在鸭绿江边,到时候船只一旦修好,直接可入鸭绿江,再下入渤海。”

多尔衮对于水师的弱势,一向耿耿于怀。

这次朝鲜,要不是明军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运粮,他们岂能失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