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石破天惊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通政司每天传送而来的题本、奏章数百本,他们12个人需要花费大量的力气进行分类,甚至还要分别检查,防止有所遗漏。

王夫之不得不承认,光是这些分类,就足以耗费大量的心神。

一件小事,啰里八嗦的谈了两三千字都不够,四六骈文,对仗工整,简直就是一道八股文。

百来字就能说明白的,非得扩充几十倍。

而且你也不能忽略,一些细节顺手一过,往往掌握着重要信息。

看透这些虚实结合的文章,很考验眼力。

如这篇,四川巡抚上禀,及至秋收,四川迁移了十余万百姓入河南,落脚点在荆州,结果许多人就不想走了,似乎贪恋湖北的肥沃。

看似说的是移民,但细里探究,却是对湖北省的不满,按理指责其办事不力。

但若是了解其过往,就能明白,川盐东出后,在湖广占据了大量的份额,而如今却渐渐的被淮盐侵蚀。

四川责怪湖北忘恩负义,湖北则说四川贪得无厌。

另外在粮食方面,长江上游的暗礁险滩借助火药的威力,清除了大半,中小型运输方面还是可行的。

而最近,川粮和楚粮都是大熟,因为都借助着长江运送至江南赚取利润,两省又是竞争对手。

而商业的繁荣,则促进商税的征收,影响的是地方财政。

毕竟商税是五五分成,已经跃居地方各县大头,仅次于农税。

午休时,黄宗羲聊起了这事:“一篇普通奏疏,非得看上三五遍不可,才能粗解其深意。”

“各省大员的笔力,咱们远远不及。”

同僚们纷纷赞同。

“咦——”忽然,有人惊讶一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只见其拿起大明公报,眉头紧蹙,亦喜亦忧,表情变化颇多。

“你们快看,这文章,也忒大胆了,竟然,竟然能抨击此事。”

黄宗羲等夺来一瞧,就见其直接从前两日的钱庄案入手,先是骂了几句商贾,然后直接转弯,矛头直指官场。

言语贪腐余毒未消,旧风肆虐,某些人死性不改,不念太祖皇帝的之言语,侵吞民脂民膏。

最后,总结一句:崇祯民乱,虽曰天灾,实乃人祸也。

“言及革新,半句不离祖制,谈入贪腐,双耳不闻太祖事。”

“祖制如同擦脚布,用完即扔——”

辛辣的点评,格外的提神醒脑。

简直是骂到了某些人的三寸,年轻的翰林们分外兴奋,感觉到不可思议。

公报不是照本宣科吗?怎么还有点评骂战了?

石破天惊,石破天惊啊!

一瞬间,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