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几个知县也伸长脖子巴望着,他们也听到了风声。
“此时朝廷已经在议论了。”
朱静饮了一杯酒,澹澹道:“阻力也是有的,但八九不离十。”
“如今所议的,乃是何等府才为从三品。”
“哦?”张煌言一喜,随即猜测道:“可是如琉球这般的?”
“没错。”朱静高看了其一眼,说道:“在洪武年间,纳粮20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10万石以上20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10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
吞噬
“如今除却应天、顺天二府,余者皆是正四品,两余年还未变过。”
“朝廷中许多人言语,可以纳税百万块银圆为上府,官至从三品……”
“如此,岂不是被江南占据?”张煌言摇头:“据我所知,松江府,苏州府,常州,乃至于扬州府,怕是都会是上府吧!”
“是啊,北官们则认为这是江苏为己谋划,断然是不准的。”
朱静失笑道:“要知道内阁中可没有一个南人。”
这也是绍武朝的特色,中上层官员,内阁六部,都察院、小九卿,南方人寥寥无几。
而在中下层,则多为南方人。
张煌言闻言,心中一暗,没办法,南人都在南京投降了,流放到了广西教书育人去了。
“依我看,琉球必然是稳的,还得加上一个台湾府,以及辽东、绥远、甘肃几个府,越是穷乡僻壤之地,官阶越高。”
朱静毫不避讳地说出来,让众人一愣。
不过人家出使日本,没几个月根本回不来,到时候尘埃落定,这番话根本就起不来波澜。
又聊了下琉球之事,对于张煌言两个月治理有效,朱静是毫不吝啬夸赞,然后谈到了一件趣事:
“前不久,内阁中书,因为脸上带疤痕的翰林,大胆的上书朝廷,直斥奏疏繁杂之事。”
“言语道,一篇题本有千言,翻越一看数十页,有用着不过一二,其余都是废话连篇。”
好家伙!
张煌言等彻底被惊到了。
要知道有资格上书给朝廷的,无不是地方的大员,知府都只能算是勉强了。
这一番进言,直接把中上层的文官都骂了进去,可谓是胆大包天。
“此人叫何名?”
“好像叫作王夫之。”
朱静啧啧道,直到这时他还有些敬佩:
“一番进言,满堂皆静。”
“当时阁老们看到这封谏言,立马跑下皇帝,就像是屁股后面着火一样,生怕耽误了。”
“后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