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后来准噶尔部袭击漠北,迫使三部彻底倒向满清,不然还得闹腾。
在多伦,喀尔喀三部齐聚,车臣汗、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三人共同达成共识,断绝与满清的朝贡,向明朝献“九白之贡”。
并且三汗决定共尊大明皇帝为“古尔汗”,也称作菊儿汗,历史上耶律大石和札木合都用过。
当然,汉译名很好听,叫做众汗之汗,这种汗号在草原随处可见,但架不住能够唬人啊。
不过,如今到底不同,喀尔喀三部也知道明朝中有蒙奸,对于蒙古的汗号知之甚详,这样很难湖弄过去。
况且,耶律大石就算了,扎木合可是成吉思汗的死敌,明朝皇帝要是知道了,可不得发怒?
“要不,尹利可汗?”
“不行,这是旭烈兀大汗所用的汗号,怎能给大明皇帝用?”
旭烈兀,拖雷之子,忽必烈之弟,其建立的尹尔汗国,乃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尹尔,尹利,在蒙古语都是同一个意思。
一番纠结之后,三汗求生欲很强,立马换成了“处罗可汗”。
处罗,荣耀的意思。
这比李世民的天可汗,实际上称作为“登利可汗”好听多了。
但唐朝在天可汗可是打出来,象征着国威,所以即使天可汗的威名却不小。
实际上,满清只有皇太极有个“博格达彻辰汗”,其余皇帝的汗号,都是从年号音译过来的,并非是兼任汗位。
蒙古人一向识时务。
明朝皇帝在蒙文、满文语境中称为天皇帝(天子)、汗,如洪武汗、永乐汗、景泰汗、神宗皇帝被称为万历汗。
同时期沙皇俄国开始扩张,逐步消灭东欧中亚的汗国,迫于压力,这些汗国臣服于沙皇,并称其为“查干可汗”(白色沙皇)。
所谓的汗号,其实并不比皇帝尊贵,甚至多年来的传统,尤其是元朝建立后,皇帝一词正式超过可汗。
皇帝可以册封大汗,而大汗却无法册封皇帝。
例如,热河出土的成吉思汗的圣旨金牌,正面书写有十个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给明朝皇帝上汗号,无非就表达一个意思,喀尔喀三部对大明的遵从恭敬。
很快,消息传到了北京。
对于“处罗可汗”这个有些突厥化的汗号,皇帝倒是挺满意的。
荣耀可汗,可比尹利可汗好听多了。
等等,怎么感觉不对劲啊……
“特么的——”
朱谊汐突然回忆起来,这是手机和牛奶啊!
想了想,别扭是别扭,但如今他只能选择接受。
无他,这号不仅能在蒙古用,也能在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