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百姓欢腾,万民膜拜。」
这一句赞叹,深刻的道出了双减政策的根本——不损士绅之利。
相较于用刀子割肉,紧箍咒显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谁都能看得出来,这项政策更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更容易获得四民的支持。
须知,虽然士绅阶级有种种陋习,种种缺点,但开明人士也不再少数。
双减政策,就是对士绅们进行分化拉拢,让开明士绅和土豪劣绅斗,获得一派士绅们的支持,政策的推行将会更加顺利。
到时候不仅官场上有人支持,民间也有大把的人士赞同。
这才是真正的国策。
张慎言也抚须叹道:「民生多艰,如此仁政,百姓具会开颜,老臣不得不赞同,豁出了这条老命,也要支持。」
阎崇信、吕大器二人还能说什么?
只能一窝蜂的赞同支持,顺便对皇帝大夸过夸。
「此策可通与北方各省,待到南方官场干净之后,在推行到天下各处。」
皇帝一锤定音,声音极其洪亮:「到时候,天下何不太平?」
一时间,内阁大臣们皆顺从。
可以预料到,此策如果真切实行,对于国朝的稳固,是极其有效的。
「甘肃兵马汇聚,漠西蒙古诸部臣服,骑兵众多,如今又与罗刹国,正是抽出空来。」
吕大器终于得到了发言的机会,立马说道:「通过吐鲁番一战,叶尔羌不堪一击,畏我王师如虎,朝廷可攻伐之,必然一路顺畅。」
赵舒也赞同:「听闻其沙漠地区,遍地都是绿洲,也离不开绿洲。」
「叶尔羌人根本就逃不了,只能在绿洲坐等王师,而漠西蒙古诸部则骑兵众多,一旦战事不利,纵马奔驰,徒劳的收获一些土地也无多大效果。」
「不如打叶尔羌。」
「好!」皇帝虽然心中也支持叶尔羌,但却不能明面上说出来,得由下面的人提出来。
而他来充当这个裁判,处于超然位置。
就像是双减政策,也借故是他人提出,而非是皇帝亲口述说,留存一些缓和的余地,对大臣和皇帝来说都有好处。
于是,到了年底封衙前,除了双减外,西北攻略上,也有了决断。
所有人都明白,朝廷只有两个选择,卫拉特蒙在古诸部,以及叶尔羌国。
卫拉特蒙古,即北疆地区,天山南北附近,进行游牧的漠西蒙古,也就是当年制造土木堡之变的鞑靼人。
而叶尔羌汗国,顾名思义,信仰和平教的回部民众,维吾尔人。
卫拉特蒙古攻略的目标一直是哈萨克汗国,叶尼塞河流域;叶尔羌则向南,朝着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内进发。
可以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