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宗族

作者:飞天缆车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以抑制的士绅才可怕。」

皇帝忍不住叹道。

他虽然控制欲较强,但却明白,既然消灭不了,那就尽可能的削弱。

而削弱了的渠道,就是拆分宗族。

大宗小宗、数世同堂,这是宗族的基础。

如果分家析产遍布,则财力物力分散,宗族就要受到影响。

儒家最重纲常,不可能放弃纲常。逐出祠堂,不得参与祭祀。

对大部分人来说是比流放还残酷的处罚。即便是目不识丁的白丁,也会觉得自己与祖宗的根被掘断了,失去了庇佑,生死飘零,再无归宿。

控制了宗族,士绅再由宗族延伸至全乡,再到全镇,全县。

换句话来说,有了宗族的加持,士绅就相当于一个商人,手底下好几千,甚至几万人,几十万人吃饭,衙门哪个不是客客气气的?

所以就是企业家。

而手底下不过几十人,几百人,那就是资本家。

由此,在封建社会,就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

士绅如果家族庞大,那就是官府看他们眼色行事,对朝廷来说弊大于利,祸害大于贡献。

而士绅家族较小,就会成为官府的支柱,能够信赖的好人。

同时,因为宗族的缘故,士绅们必须维持表面的道德标准,对于家乡修桥铺路,施粥救济,那是毫不吝啬。

对于其他地方,那就是可命的剥削了。

所以百姓们信赖士绅,更大于官府,这是怎么也无法消除的。

而另一个方面,官府也少不了士绅作缓冲,作润滑剂。

官员的贪婪是无可避免的,有点权利就会泛滥,不扫码先欢迎,那就关门,这事在封建社会更是常有。

良政变苛政,都败在执行上。

可以肯定的说,封建时代,如果没有士绅们制衡衙门,底层百姓则会被剥削死。

权力的无限制扩张,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并不是太好的事。

就这么一顿饭的功夫,朱谊汐思量多时,然后来到了魏家宗祠。

读书声朗朗,让人心醉。

旁边的一百亩族田,孩童们学习的保障,待他们成材后,有反哺给族里。

同时,宗族又可以在灾荒年互相扶持,维持血脉延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